【王立斌】鹅湖书院与“白菜碑”

栏目:中央党校机关报儒家道场系列、庙堂道场
发布时间:2020-10-10 23:25:59
标签:白菜碑、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与“白菜碑”

作者:王立斌(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江西省上饶市鹅湖书院管委会研究员)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八月十六日戊寅

          耶稣2020年10月2日

 

“山对东南极,溪领闽赣分”,地处赣闽交通要道上的鹅湖,历来是道、释兴盛之地,三国赤乌元年(238年)葛玄,飘然六合,云游至此,于鹅湖修道布医,惠及乡里。

 

(一)

 

东晋建武年间,龚氏居山畜鹅数百,羽翮成乃去,故将荷湖,更名鹅湖。唐大历四年(769年),马祖道一高僧弟子大义禅师来到鹅湖,创建鹅湖峰顶禅院,先后两次被朝廷赐名“慈济”并请为顺宗、宪宗两代帝皇召见讲法。贞元进士李翱,史馆修撰,旁听太义讲法,深受感召,此后出京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时,接受大义禅师之邀,在虎山下开辟“鹅湖精舍”讲授儒家学说,发挥《中庸》天命之谓性的思想,主张“性善情恶”之说,并完成了著名的《复性书》的创作,达到了鹅湖一山三教融洽交流的大道之功。200年后,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御笔亲书,“慈济禅院”,简称“鹅湖寺”。

 

(二)

 

儒学义理为宗是心性,以“天理”“天道”诠释“天命”,达到理高于势,道高于治统的理念,是中华哲学思想的一次飞跃。理学形成于北宋,道传于南宋,并产生了两位巨擘:陆九渊、朱熹。

 

因此,演绎了淳熙二年(1175年)由信州太守詹仪之资助,吕祖谦主持、陆九渊兄弟二人与朱熹为主的三方四贤的学术论辩,会在信州鹅湖寺拉开了序幕,以陆氏兄弟二首诗为题,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思想史、哲学史上的大讲会,简称“鹅湖之会”。

 

三年后,朱陆再会观音寺,朱熹虔心景佩赋诗回应:“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后辈学人对鹅湖之会亦多有崇奉,吟咏无数。明代宰相费宏慨叹:“仰止鹅湖敢弗钦,来游因悟圣贤心。一源活水通寒谷,几片闲云度远岑。能向天机求动静,肯于世路较升沉。诚明两字难偏废,古训留传直至今。”

 

鹅湖的哲学争鸣,无疑为南宋理学传播布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书院的仁、孝、慈、义的讲学吹进了一股学术新风,创造了一个开明包容的 环境,因此而形成了东南三贤朱子闽学,吕祖谦浙学,张栻湖湘学及江西陆子心学的南宋四大门派与鹅湖书院的渊源关系。

 

春去秋来、寒冬暑往,鹅湖书院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安邦治国人才。如宋以来就有的状元11人,进士70人直接为鹅湖书院增光添彩,近代史上更有著名学者程兆雄、唐君毅、牟宗三、钱穆、徐复观、熊十力等,他们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并将“四书”“五经”的儒学思想融入心性哲学体系的现实社会与实践中。

 

(三)

 

明代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出任铅山县令的笪继良,江苏句容人,到铅山任职的第三天,就简从轻车,来到鹅湖书院,向朱、吕二陆四贤行跪拜大礼,并以《论语》中的“义、利”向书院学子讲了一堂生动的忠孝、廉节、清正为民的讲座。他说,国家之太平,社会之安定,老百姓的温饱,为官者的责任都体现在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上,希望广大学子在书院一定要好好读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并为书院讲学著有《鹅湖读易》讲稿刊行。

 

笪县令回到县衙,亲自制定了一块长四尺五寸,宽二尺的青石板,并丹青绘制一株七杆阔叶的大白菜,并题书名“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此碑刻好后立于县衙内公堂之左侧,时刻警示自己为官的责任。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老百姓能吃饱穿暖,决不能让他们缺衣少食,面带菜色,这就是检验父母官的试金石。

 

后来这块石碑被迁到朱熹手书的“报本坊”内。朱熹书“忠孝廉节”是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当时在岳麓书院所题。绍熙四年(1193年),朱熹以荆湖南路转运使知潭州,将岳麓书院迁建到现在的位置,书碑上石。据现存史料,能查到的最早石刻为明代天启刻本,当时碑石立于尊经阁。至于明代天启刻本后来如何毁掉,现无史料可考。现在书院的这四字大碑始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由广信知府周錞光重立,凡是到过岳麓书院与鹅湖书院的人,对“忠孝廉节”碑都有深刻的印象,因为他的字体之大、嵌立位置之显赫都是罕见的。

 

笪县令是朱学的传承者,又是陆王心学的崇敬者,他把廉政爱民与忠孝廉节巧妙地运用到治县上,可以说是知行合一的实践者。鹅湖书院的白菜碑,蕴含了丰富的廉洁文化精髓,积淀了千年历史文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给人以深刻启迪,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较强的教育意义。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