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之】孔子难道只是个“不倒翁”?

栏目:天安门广场立孔子像
发布时间:2011-01-24 08:00:00
标签:
 


孔子难道只是个“不倒翁”?
作者:静之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来源日期:2011-1-24



    路经北海那边的某个胡同,偶遇一孩子玩“不倒翁”。有趣的是,那孩子手中的玩物乃一孔子造型,且孔子不愧是孔子,连玩具都是一副庄严肃穆之相,或许是出于制造者的用心,又或许是孔子的历史形象使然,做成个笑脸就失真了。


    国博外立孔像是古来“尊孔”怪像?

    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九点五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天安门地区再添一引人注目的新地标。孔子并非第一次以这样高调的形式走入公众视野,中国各地有着不胜其数的孔庙文庙,其中任一座都巍然矗立着“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清顺治二年(1645年)给孔子的加封〕双手交叠的蔼然形象。更别提初建于公元前478年、占地面积近十万平方米的曲阜孔庙了,其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地位,足以使建在任一地方的孔子塑像,显得意思不大。但为什么,这次孔子像的落成却引来了如此多的关注与猜测,并对其做出了各种解读呢?以至于有评论说,孔子铜像之所以做成九点五米高,是因为要昭示他是九五之尊;还评论说,立孔子像是为了树立一个国人都该尊崇的人,毕竟与他斜对相望的天安门城楼上那幅毛主席画像就是一个让我们尊崇的伟人,但是把孔子像落于天安门广场地区,意味着这是一个要让国人都去膜拜的人,而要让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都来尊崇一个人,且非达到顶礼膜拜的程度,则大可不必,因为前车可鉴,文革时那么多塑像,那么多万岁万岁万万岁之类的认识信仰与狂热崇拜,实践证明是不好的,很容易在狂热的造势中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再有评论说,之所以这次孔像落成引来诸多关注,就是因为在特殊时候特殊地点立孔像, 孔夫子是因王道而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维稳”。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政治广告牌,这个广场上的一草一物,一石一碑都蕴含着深刻的意味,这个广场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会引起国人的关注,甚而还会震撼世界。去年国庆,广场的中央多了一幅“国父”孙中山的画像,与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遥相呼应,于是有人就解读这是在向世人传递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决心。那么,从这层意义上看,这次立孔像也应该是代表国家的“尊孔”行为。

    大凡看到为孔子立像的报道,我们应该都会不自觉的想到鲁迅那篇著名的《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文中曾这样写道:

   “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然而对于圣庙,那些权势者也不过一时的热心。因为尊孔的时候已经怀着别样的目的,所以目的一达,这器具就无用,如果不达呢,那可更加无用了。”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不错,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 ”

    在文章的最后,鲁迅说道:“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孔夫子之被利用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从新看得格外清楚起来,于是要打倒他的欲望,也就越加旺盛。所以把孔子装饰得十分尊严时,就一定有找他缺点的论文和作品出现。”

    我想,鲁迅先生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孔子在古代中国,就是“被权势者捧起来的”,就是“敲门砖”,于是当他被装饰的“十分尊严”时,就会被大加揣测此举的意图,甚而一定要反其道而行,找出孔子的缺点。或许这是“愚民”之劣致使孔圣不圣,又或许这是历朝政治行为使然,使孔子陷入“悲境”,使“尊孔”成为怪像。


    在历史上,孔子无疑只是个政治的玩物


    仔细一想,孔子样式的“不倒翁”是颇具几分意蕴的。据说“不倒翁”的原型是唐代的“捕醉翁”,因为它“扳不倒儿”的特点而深受孩子们喜爱,只是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孔子构建了中华三千年的社会,奠定了中华三千年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无人能超越。孔子在教育事业上对中华民族有着开天辟地之功也是我们所不能磨灭的。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孔夫子却经历了多次“贬黜”,耐人寻味的是,在每次“贬黜”之后又能重新被戴上圣人“光环”,就像是一个“不倒翁”,始终“板不倒”,原因为何?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跳出孔子作为“古圣先贤”的身份,走入孔子作为“帝师”的身份来思考。其实这无疑就成为了一个对孔子及其学说在中国历朝政治上的功能的探讨。

    于是,我们会发现,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便形成了一条孔子“升贬铁律”,即每到政权不稳,王朝更迭之时,革命者会把孔子与儒学当做“反动者”来大肆批驳,而当革命胜利之后,掌权者又迫不及待的把孔子扶起来,要利用孔子与儒学来实现“社会大治”,继而在孔庙冲天的香火中,孔子一次次实现华丽的变身并圣人般的复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为什么每每在这样一种治乱循环中,孔子都能轮回般的“复活”?其实在孔子惨遭频繁厄运之后皆能“绝地反弹”的背后隐藏着一条亘古未变的政治治术——孔子与儒都是王道的圭臬。这样的闹剧让孔夫子被他的子孙们一次又一次的折腾,想必他若在泉下有知,亦分不清“批孔”与“尊孔”到底为何物。

    如果说仅从其“升贬”交替来看,说他像个“不倒翁”还有点孔学之道“真金百炼”,怎么也“扳不倒儿”的精神幻想,那么从其被作为政治治术来看,说他像个“不倒翁”则无疑是在揭示,孔子只是个政治的玩物。


    孔子不应成为“不倒翁”


    或许是因为毛泽东曾经在评二十四史时说过:“如果再请回孔子,那么中国就没有主义了”,所以有评论认为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画像与孔子像斜对相望略显滑稽。我想,这样未免就有些“主义”了。看待孔像新立,应该有更恰当的视角。

    不同的设计者都有自己对孔像的一种见解,孔像新立,不管是社会的“尊孔”行为,还是国家的“尊孔”行为;不管有民情诉求,还是有政治意味,都是中国在孔子遗产中痛苦挣扎的一次尝试。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在揣测判断之余,我们的心中还应有一个独立的标准。跳出孔子的君子、先知和帝师的身份割裂分析,将三种身份统合来看;跳出孔子的政治功能工具主义和文化功能狭隘主义,客观汲取他的有效遗产,发扬其社会建设的正面意义,毕竟千百年来,孔夫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情的人物之一,尊与批均源于其“克己复礼、等级制度”所产生的“历史遗传”而导致的“政治宿命”,而他的“仁政”理念却从未被施政者所用。儒家学说所包含的“仁、义、礼、智、信”,只要稍加挪移,就可完美地用于今天,身为中国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对此加以固守和传承。千百年后的今天,在共和国前30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经济相对发达的今天,我们面临着亟待发生的社会建设,我们需要国家在社会民生上迈出大步子,我们的社会也在逐渐走向成熟的公民社会,孔像新立之于此,我们盼望不再是用纳税人的钱作秀,用孔子子孙们的血汗钱去折腾他老人家,更不希望是政治治术的历史重现。孔子不该是政治的玩物。


     这样的话才像样。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