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堂】《鲁国春秋》的十大发现

栏目:书评读感
发布时间:2020-05-14 01:19:11
标签:《鲁国春秋》

《鲁国春秋》的十大发现

作者:杨义堂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四月廿一日丙辰

          耶稣2020年5月13日

 


记得是六七年前,我还是在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的任上,当时要申报曲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且筹备一个大型的鲁国故城展览。我发现,在曲阜鲁国故城片区,除了一些城门、城壕的地基之外,考古发现的东西很少,而且鲁国八百年的历史,包括西周、春秋、战国各个时期,没有一个基本的线索,办展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就下决心自己查阅历史资料,从《春秋》《左传》《史记》《汉书》入手,结合一些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把鲁国史捋清楚。


2018年底,我写出了第一版《鲁国春秋》。曲阜师范大学原校长傅永聚、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等师友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傅永聚校长说:“《鲁国春秋》是一部拓荒性力作,用文学的秀美、史学的严谨、儒学的正统、考古学的实证,来演绎和续写孔子的《春秋》,让中华文化原典走进今天的生活,意义重大而深远。”


杨朝明院长亲自写序,说写出了“鲁国之史,鲁国之韵,鲁国之魂。”这部书也获得了济宁市文艺精品工程奖。许多人说这是继《春秋》三传之后的《杨氏春秋传》。


许多师友看到我在研究鲁国史,主动给我提供各种鲁国的资料,鼓励我继续这方面的研究。


最近,我又一次对《鲁国春秋》进行反复删改,力争使其更精炼,力争让中学生都能爱上《春秋》和鲁国史,《鲁国春秋》(经典版)再版推出。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述而不作”式的整理写作,《鲁国春秋》已经日渐完善,我感觉到这部书的探索和写作,其实是一次对中华文化源头的回顾,也是一次寻找中华民族初心的过程,其中有十大发现,愿意分享给爱好中华文化的朋友。

 

发现之一:按照干支纪年重新确立周代时间轴,夏商周断代工程是错误的。


新发现的《鲁世家年表》是按照干支记年,第一句就是“己卯,周武王十三年,封周公于曲阜,国曰鲁。”这句话信息量巨大啊!己卯年是公元前1122年,武王克商,分封诸侯,封姜太公于齐国,封周公于鲁国。武王克商这一年,被认为是国家重大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支点,夏商周三代的历史都是按照这个时间推算的。当时的200多名历史、文物、天文、化学等领域的顶级专家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认定武王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46年,中小学教科书就是按照这个时间编纂的。


科学家们枉顾历史文献中干支纪年的资料,按照碳14来确定年代的,看似科学,但是,碳14技术并不成熟,误差比较大,历代周天子在世的时间都对不上号,自推出之日就争议不断。《鲁世家年表》中按照干支纪年,有周天子的年号,把每一代周王的在位时间都标清了,和《尚书》里面的诸多记载、与朝鲜历史中周封箕子的时间相一致。这个年谱记载周成王在位38年,和近年来考古发现的尧公簋的记载一致,而夏商周断代工程认定为22年,显然夏商周断代工程是错误的。夏商周三代的历史以后要重新改写了!

 

发现之二:周代“敬德保民”的治理理念,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源头。


商周之变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革,周公摄政之后,他感到像商朝那样单纯地祭祀上天和祖先不靠谱,要长治久安,应该推行德政,安定民心。周公对蔡叔的儿子蔡仲训话,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尚书·蔡仲之书》)。”他对弟弟康叔封说:“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尚书·康诰》)。”周公让康叔封在卫国戒酒,提道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


马克思主义原典中并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第一代领导人传统文化的底子十分深厚,对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也是了然于心,延安时代就在思考兴亡问题,和黄炎培还有一段关于兴亡周期的精彩论述。他能够从中国文化中归纳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共产党根基于中华文化沃土使然。

 

发现之三:周代不是奴隶社会,而是封建社会,属于贵族民主体制。


周朝初期,分封诸侯,“封邦建国”,“以藩屏周”。利用册封,周天子把土地以及居民分赐给受封的诸侯,叫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建立诸侯国。诸侯再将封地以及居民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叫他们作卿大夫。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应该定期进行朝贡,还应该率领自己的武士和军队,接受周天子的调遣。朝政由大夫来共同管理,执政的大夫也称“辅二”,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代王自立。周公就曾经摄政成王,鲁国鲁隐公和季平子都曾经代政称君。周代实行国野乡遂制度,居住在国都和近郊乡的人,称为国人,可以参军打仗,参与国家事务;住在远郊的居民,称野人,不能当兵,只能供应粮草,也不能参与国家事务。西周有“国人暴动”,鲁国国人曾经驱逐庆父。鲁国还有著名的曹刿论战,普通的国人也可以找国君谈论政事。

 

发现之四:《诗经》是一套鲁国宫庭里演奏的配乐诗歌,也是君子说话的指南。


周公制礼作乐,建立了一套礼乐制度,都要在宫廷里演奏这些音乐和舞蹈。鲁国在建国之初,就建了自己的大型乐队,既有宫廷宴会时演奏的《雅》、祭祀祖先的《颂》,也有各国的《国风》,以应付各诸侯国的聘问,就像今天的军乐队一样。西周被犬戎灭亡后,周天子的乐队没有保存下来,其他各国的也都没有了,只有在鲁国保存下来了。吴国的公子季札来鲁国聘问,专门要听鲁国的音乐。鲁国乐工和歌工先一起演唱各国的《国风》和《雅》《颂》,公子季札都能准确点评。季札在鲁国观乐的事情,鲁国人一直津津乐道,为自己国家能保留这么多的周代雅乐而自豪,也为吴国季札能听出来这些音乐的奥妙而深深折服。

 

《诗》也是贵族子弟最重要的教材。古代君子文质彬彬,说话前先引用《诗经》语句,孔子就说“不学诗,无以言”。鲁国大夫几乎都能熟练运用《诗》来赋比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受到各国君臣的佩服。那个时候的文明程度其实是挺高的。

 

孔子周游列国之后,68岁回到鲁国,开始整理典籍,他把鲁国乐队的唱诗整理下来,就是《诗经》。如果他带着弟子们到各国去整理歌词,到他去世的5年间,是不可能完成的。《诗经》中有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信息,正所谓“六经皆史”。《鲁国春秋》中就引用了几十首古诗,周公东征中的《渐渐之石》《破斧》,文姜淫乱的《南山》《载驰》,西周灭亡时周赧王吟诵的《黍离》等,比比皆是,用这些诗来印证历史,渲染气氛,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底蕴,也对读者学习《诗经》很有帮助。

 

发现之五:中国古代大型交响乐,比西方早了三千多年。


周代鲁国在其太庙即周公庙以及僖宫、桓宫里演出大型乐舞——八佾舞。有大型交响乐团和舞队,演奏的是上古时代的六代舞,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唐尧时期的《大咸》、虞舜时期的《韶》、夏禹时期的《大夏》、商汤时期的《大濩》以及周武王时期的《大武》。其乐舞集诗、乐、舞于一体,乐工演奏,歌工唱诗,舞工跳舞。《三字经》上说的“匏土革,木石金,竹与丝,乃八音”,八类乐器和乐队,那时候都有了。伴奏有编钟、铙、铎等金属乐器,磬等石制乐器,柷、敔等木制乐器,箫、笛等竹制乐器,笙、竽等匏形乐器,埙等陶制乐器,琴、瑟等弦乐器和革鼓等打击乐器,一共有105种。


此外,还有了较为复杂的音律,六代乐舞被后世称为先王之乐和宫廷雅乐。西周初年制定的雅乐体系,是中国音乐舞蹈的高峰,是乐舞文化进入成熟期的里程碑。这种大型交响乐比“西方交响乐之父”——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早了三千多年。后来,这些韶乐和舞蹈,在历代祭孔乐舞中被保留下来了。

 

发现之六:孔子不是“野合而生”,而是居住在乡野。


周代实行国野乡遂制度,周天子有六乡六遂,鲁国有三乡三遂。孔子出生在在鲁国东南的昌平乡,这里群山起伏,山环水绕,有一座小山,叫尼丘山,尼丘山一带属于野。孔子的父亲叔梁纥的祖上是宋国贵族。叔梁纥的高祖孔父嘉是宋国带兵的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后代为了逃避宋国的内乱和仇杀,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失去了在宋国世卿世禄的爵位。到了叔梁纥的父亲那一辈,就是普通的布衣了。


叔梁纥身材高大魁梧,体格威猛强壮,他不甘沉沦,投奔在“三桓”之一的孟献子的军队里,做了一名士兵。叔梁纥也凭借战功被封为陬邑大夫,重新跻身最下等的“武士”阶层。叔梁纥先娶了妻子施氏,生了九个女儿,没有儿子,叔梁纥很失望。又娶了一位小妾,生了一个儿子,可惜是个瘸子,取名孟皮,不能参加祭祀。当时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了,听说邻村颜家有三个女儿,叔梁纥就到颜家去求婚。颜父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只有小女儿颜徵在答应嫁给叔梁纥。他们还去“庙见”,就是去家族祠堂祭拜祖宗。孔子就出生在尼山下的一个小山洞里,那个小山洞叫夫子洞。

 

《史记》作者司马迁在《孔子世家》里写到:“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从那以后,对孔子野合而生的谩骂不绝于耳,对“野合”的解释也是五花八门。

 

2015年,江西南昌的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2万多件文物,墓中发现了一块孔子漆器屏风,上面有最早的孔子画像,还有几行字:“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根。根与颜氏女野居而生孔子,祷于丘。”

 

看看,这里不是“野合”,而是“野居”,就是住在比“乡”更远的“野”!司马迁老先生写错了一个字,给孔子和他的父母带来了千古骂名。

 

发现之七:重新认识孔子反对铸刑鼎的历史意义。


公元前513年的冬天,孔子39岁这年,赵鞅和荀寅率领晋国军队在今天的河南汝水之滨修建城防工事,同时,向晋国民众征收“一鼓铁”铸造铁鼎,并在鼎上铸上范宣子所制定的“刑书”,这件事引起了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其中孔子的批评最尖锐激烈。

 

早在公元前536年,郑国的执政大夫子产主持制定了一部“刑书”,后来子产把全部文字铸在一尊铜鼎上,放在王宫门口的大街上,让老百姓都能看到。“铸刑鼎”事件当时在各诸侯国就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晋国大夫叔向给子产送了一封义正词严地信,信上说:“现在真是失望极了!从前那些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都是衡量事情的轻重来判罪的,不制定刑法。老百姓一旦知道法律,就会对上面不恭敬,就会产生争夺之心,拿着刑法作根据,一字一句都要争个明白,触犯法律的案件会更多,整个国家就很难治理啦!”

 

叔向还说:“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这三种法律,都是在王朝统治的晚期才出现的。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必然多制定法律。”

 

这时候,郑国有一位大夫叫邓析,他利用法律帮人们打官司,是世界上的第一位律师,大的案件要一件袍子作报酬,小的要一件短衣作报酬,因此许多百姓献上各式衣服来跟着他学习怎样打官司。邓析十分善于辩论,打官司想要他胜他就胜,想要他受刑罚就让他受刑罚。郑国因此非常混乱,老百姓议论纷纷,不知所措。子产对此十分头疼,于是杀掉了邓析,并施以戮尸的刑罚。郑国这才安定下来。

 

现在,而晋国竟然也发生了“铸刑鼎”的事,孔子对弟子们说:“晋国大概要亡国啦,太没有规矩了!本来晋国完全可以一直遵循先王唐叔虞制定的礼制法度,用以管束他们的百姓,让卿大夫们把控社会礼俗的等级次序,老百姓就自然会尊敬他们的珍贵身份,贵和贱不乱,这就是规矩。现在把这个规矩放弃了,把晋国范宣子大夫的秘密刑法公布出来,必使晋国混乱啊!”孔子还对弟子们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你们说,哪个更好啊?”

 

今天,中国的法制不断进步,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然而,吊诡的是,现在违法乱纪的事情不仅没有减少,民事纠纷却翻倍增加,造成司法体系和法官队伍不堪重负。许多民间小纠纷通过法院判决,反而演化成了化解不开的大矛盾,甚至成为了世仇。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孔子反对“铸刑鼎”应该有新的思考。

 

发现之八:鲁班是鲁国国君的儿子,不是普通工匠。


战国时期,鲁穆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姬奋,次子叫公输子,也叫公输班,他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巧圣鲁班。鲁穆公在位33年,姬奋就是鲁共公,在位22年,公输子应该这个时候的人,即从公元前410年至公元前350年。公输子在鲁国的历代公子中,是个神奇的存在,他不爱演习礼乐,却对民间制作工艺感兴趣,他爱动脑筋,制作各了种工具,相传鲁班发明了锯、矩尺、墨斗、云梯等工具,作为鲁穆公的儿子,他能带领工匠们干活,受到工匠们的喜爱和尊敬,把他称作“鲁班”。后来,人们把许多工匠用的工具说成是他发明的,奉为木匠、石匠、泥瓦匠等百工的鼻祖。

 

关于鲁班的出身和年代,一直是个谜,出生地也多有争议。《姬氏志》记载他是鲁穆公的次子,解开了这一重大历史之谜。其实,鲁国的建筑工艺一直比较先进,这里商代的时候就是商奄古都。西周初年,周成王还将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的殷民六族封给伯禽,让他带到鲁国,许多人就是工匠。鲁魏公时期,在曲阜城东的防山西麓建设陵墓,开山凿洞,就需要很高的技术。鲁僖公时期,鲁国建起了闵宫和泮宫,公子子鱼写诗歌颂:“徂来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鲁国大夫臧文仲为大龟修的小房子雕梁画栋,斗拱上画上山川,椽子头上画上花草。这些,都说明了鲁国建筑工艺的高超。鲁班能发明或者使用锯、矩尺、墨斗等工具,是完全可能的。

 

鲁穆公为了结交晋国和楚国两个大国,让大儿子姬奋到晋国作人质,让小儿子公输子到楚国作人质,所以也就有了公输子帮助楚国攻宋的故事。《墨子》中记载公输子和墨子是同时期的人,公输子曾经为楚国造云梯,攻打宋国,墨子劝阻,并且和公输子演戏攻防,最终让楚国国君打消了进攻宋国的念头。《墨子》中还记载了墨子与鲁穆公的对答以及墨子在鲁国收徒传道的故事,说明公输子和鲁穆公、墨子都是同时期的人,这与公输子为鲁穆公之子的记载是一致的。

 

发现之九:找到了周公墓和鲁国历代国君墓,考古将有重大发现。


在姬氏族谱中,有《防山鲁诸公墓图》和《防山墓志》,每一代鲁公墓穴的位置都标的清清楚楚。从周公、伯禽、考公、炀公、幽公,死后都归葬陕西毕原周文王墓旁,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从鲁魏公这一代,薨逝之后,应该另立门户了。鲁魏公在曲阜一带寻找风水之地,发现在曲阜城东有一座防山,像一支高昂的龙头。防山的西侧,有一条小河,山河之间,地势开阔,头枕山,脚蹬川,非常适合做墓地,公元前935年,鲁魏公薨逝,葬在了他看好的风水之地,开启了防山西周鲁国诸公墓群。从那以后,他的历代子孙鲁厉公、鲁献公、鲁真公、鲁懿公、鲁孝公、鲁惠公、鲁隐公等诸公都埋葬在这里。

 

到了鲁桓公时期,他杀害了哥哥鲁隐公,不愿意再埋在祖先和哥哥身边,就在汶上南旺的阚邑,看好风水,埋在了这里,之后有九代鲁公墓埋在这里。到了季平子执政时期,他讨厌鲁昭公,让鲁昭公的墓离得很远。孔子当了鲁国司空后,挖了一条“u”型沟,让鲁昭公和祖先的灵魂沟通。这些事情孔子时代的《左传》中也有记载,应该是信史。鲁国故城考古有80多年了,但是,只是围绕着周公庙一带进行,没有研究儒学,也没有找出一座鲁公大墓。我与鲁国故城的考古专家们进行沟通,以后将在防山鲁公墓和汶上鲁公墓开展考古工作,相信会有新的重大收获。

 

发现之十:世界上最长的家谱是周公后裔的《姬氏志》,而不是孔子后裔的《孔子世家谱》。


在山东汶上姬家沟姬氏家族,是鲁国最后一代鲁顷公的后代,现在各地的姬氏后裔,都是从这里流布全国的。他们保存有从周公到今天的家谱。鲁顷公之前的家谱,有鲁国历代国君和儿子们的记录,还有当时的重大事件,其实就是一部鲁国史。鲁顷公失国之后,他的儿子姬晦辗转来到汶上阚邑鲁公墓旁,给祖先守墓,隐居在这里,为了安全,家谱秘不示人。他们家谱的可靠性是无与伦比的。过去我们说,孔子后裔的《孔子世家谱》是世界上最长的家谱,超过日本天皇的世系和法国墨洛温王朝的世系,孔子的嫡系后裔已经到了80代。周公比孔子又早了500年,这次发现的周公后裔的《姬氏志》,记载了从周公到今天各个支族的流传情况和101代后裔的名字,可以说,这个《姬氏志》才是世界上历时最长的家谱。

 

还有许多发现,比如现在绝大多数的姓氏,都是在周代形成的,而且许多都是从姬姓分出来的,如周、鲁、杨、唐、晋、季、臧、施、孙、宫、孟、吴、郑、毛、蒋、凡、邢、茅、伯、符、柳、展、仲、汪、左、管、康、曹、蔡、冉、霍、宣等等,每个姓氏,都有独特的来历,也都有一个故事。有的是在周朝当过什么官,比如司马、司徒、符等,有的是封到了什么地方,如晋、杨、滕、茅等,有的是祖先名字中的一个字,如臧、孔、施、南、宫等,也有兄弟排行的,如孟、仲、季等,随着这条路走上去,许多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根。

 

许多人觉得《论语》难懂,通过研究鲁国史,找到了孔子说话的场景,《论语》中的很多话都会豁然开朗。孔子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说大夫都有耻辱之心,国家需要,可以立即赴死,还用刑法吗?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鲁国站错了队,需要对大国楚国和晋国都有个交代,执政的藏文仲要鲁僖公的次子、鲁国大将公子买去死。公子买还没有结婚,他手下的人要代他赴死,他说,我是国君之子,谁也代替不了,说完就服下药酒自杀了,换来了鲁国的和平和利益。而普通的百姓,文化水平不高,还要从事各种劳动,没有时间演习礼仪,所以就只能“礼不下庶人”了。孔子和弟子及当时的人们谈论“孝”,孔子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有一个孟武伯,不是孔子弟子,而是个整天惹事的家伙,因为他是孟氏家族的继承人,孔子不好直接骂他,就对他说:“孝就是除了你的身体之外,不要让你的父母有其他的担忧。”熟悉了孟武伯这个人物,再听孔子的话,就会会心而笑。

 

这一个个重大历史发现,需要读者朋友走进《鲁国春秋》,一一去探索。


作者简介:



杨义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济宁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大孔府》《大运河》《北游记:苏禄王传》,长篇报告文学《鲁国春秋》《抗战救护队》《千古家训》,儒学专著《祭孔大典》《新乡贤归来》,歌曲《再出发》《我家住在运河边》《孟子》《九龙山》《尼山情》等。获得泰山文艺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乔羽文艺奖、日本孔子文学奖等。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