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昊】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朝鲜传统家训——中外家训交流与互鉴(一)

栏目:家风家训
发布时间:2020-04-21 00:09:16
标签:家训、朝鲜传统家训

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朝鲜传统家训

——中外家训交流与互鉴(一)

作者:柯昊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正月廿一日丁亥

          耶稣2020年2月14日

 

朝鲜半岛与中国隔海相望,在古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流中,曾经以文睦邻,互补互惠,共同促进中亚文化发展到高峰。家训文化见证了两国密切而深入的文化交流,朝鲜半岛家训起源于高丽时期(918—1392),现存高丽时期的家训有徐棱的《居家十训》和申贤的《家范》。在之后的李氏朝鲜时期(1392—1896),随着儒学成为官学,尤其是官方儒学教育机构成均馆建立,家训文化蓬勃发展,成为家训编撰最为活跃和数量最多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家训均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大学》和《朱子家礼》成为家训文化形成的内在价值观和外在礼仪规范。在当时最为著名的家训代表作中,四书五经、理学家张载、周敦颐、朱熹、二程的著述均频繁被引用,儒学家国同构和修齐治平的思想成为其中的文化价值内核。

 

深受宋明理学影响

 

朝鲜半岛家训自产生时就受到北宋理学的影响,对理学义理把握精微,注重以理学思想构建家训的理论框架,以天、地、人的产生为起点,糅和气本论、太极说、天理等来论述家训的社会文化基础。

 

极具代表性的是高丽末期申贤所撰《家范》,申贤大致生活在恭愍王在位时期(1351—1374),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家范》完整阐述了家训文化的理论背景,大篇幅使用儒家经典原文建构家训的产生基础。申贤以《易经》阴阳二元论为前提,以气理之说为基础,指出太极分阴阳、太虚清浊升降运动,致使万物动静变化,引申至人之生生,以至人事也必定有行有止。太极运行和宇宙万物动静变化之理即是德性、天理,人的行为、社会的运行都必须合乎“理”,这就是家训建立的理论基础。因此,家训一方面是《中庸》里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遵天理而施教化;另一方面则是《大学》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有具体实践途径。在此基础上,人们确立了行为规范,齐家则有家范,由家至国,则是治国有国法。

 

以《大学》修齐治平为根本

 

朝鲜半岛的家训在15世纪逐渐有更明确的目的和功能,体例也更为严整规范。这一时期的家训大致可以分为修身、齐家和处世三个部分,根源于《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齐治平。

 

当时的家训名作《东湖集·家训》《桂岩家训》《会峡家训》等,虽分章略有不同,但内容基本围绕三纲八目展开。“修身”主要是存心养性以“明德”,首要应该勤读好学,认为学习儒家经典是传家的根本。家训中多列有书目,一般以四书为根本,兼及性理诸书,旁及诗史子赋,要求子孙多读益书,学习有方。家训要求家长以身作则,用礼来培养家族成员的行为习惯,在举止、饮食、服饰、起居等方面提出详尽的规范要求。

 

“齐家”汲取《大学》“治国必先齐其家者”思想,认为家庭是治理国家的最小单位,家族集团内部规范体系的家礼与国家规范体系互相影响。齐家认为“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包括孝亲、教子、和夫妇、友兄弟、信朋友、睦宗族。《愚谷先生训子格言》用程子之言论“齐家之道”,说“正伦理、笃恩义,家人之道也”。正伦理使家族秩序井然,尊卑分明;笃恩义则长幼有序,仁爱和睦。

 

“治平”主要有事君、仕宦、接人、待宾、交游、睦邻、恤穷困。朝鲜半岛家训汲取了《大学》中的“家国同构”思想,认为“治国之道如治家,治家之道如治国。虽有大小之殊,其理则一”。首先体现在“忠孝一体”观念中,认为侍父以孝,可以类比于以忠侍君,“家之孝即国之忠”。其次认为家事与政事具有同一性。范立本在其《治家节要》中说:“事君如事亲,事官长如事兄,与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仆,爱百姓如妻子,处官事如家事。”最后认为治家品格要运用到仕宦和职事中,《眉岩集·庭训》中说,“凡从仕任职,宜勤谨不怠”,在共事中要“敬事上官,和睦同僚,不言同僚之短于人”。

 

源自《朱子家礼》的日常规范

 

朝鲜半岛的古代家训文化包含有丰富细致的日常行为礼仪,这取材于《朱子家礼》。朝鲜王朝能够持续长达500余年,与其基层社会、家庭稳定有最直接的关系,而朱熹《家礼》在当时的广泛推行导致乡风民俗儒化,起到了维持民间社会秩序的作用。李氏王朝时期,朱熹《家礼》被运用到家训中,与当地民俗相结合,形成士大夫家庭中日常行为礼仪和规范。同时,又由士大夫阶层在乡里表率和推广,逐渐为基层社会接受,发展成整个国家的社会规范和民族文化核心。

 

朝鲜古代家训多有运用家礼制定家庭一天的行为处事,比如《果斋集·家训》从晨起未明到夜晚家庭成员的居家事宜都做了相应安排。一般晨起要洒扫阶庭,日出前家中晚辈要向长辈问安,家长率长辈拜谒家庙,婢仆打扫堂室,入学子弟诵读洒扫,日间各赴其职,内外有别。晚上家长思考安排次日事务,婢仆夜作,子弟夜读,长男查夜。朝鲜时代的家族是累世同居共财,家族聚居成为村落,家训自然发展成为乡规民约。此外,北宋时期著名的乡规民约也被朝鲜半岛运用于乡村自治中,《后松斋先生家诫》提到吕氏四兄弟以及“吕氏乡约”,认为乡约制定应遵守“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朱子家礼》对家训的影响,使朝鲜李氏王朝保持了当时基层社会、家庭的稳定,美化了乡风民俗,维持了长时间的统治。

 

朝鲜半岛家训的特点

 

由于地缘关系,朝鲜半岛是世界上传入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时间最早、传播领域最广的地区,因而也是受到影响最为深远的国家。朝鲜半岛家训虽然继承了中国家训的形式和内容,但融入了东北亚特有的文化要素,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

 

一是“忠义诚信”的高度民族化。朝鲜半岛家训将儒家仁义、忠诚、谦让、中道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历代家训均强调忠义诚信是家庭成员应该学习和实践的基本道德品质,也是人安身立业的基础。忠义诚信观念通过家训成为深入人心的价值观,上升为民族的精神品格,强调个体价值实现与对民族、社会、国家的贡献同一化,因此朝鲜文化中有对国家和民族高度的忠诚、牺牲、忧患、不息精神。

 

二是“礼义纲纪”的切实制度化。朝鲜半岛家训一方面重视讲清楚训诫的道理,另一方面则尤其重视笃行践实,即“礼义纲纪”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在详细研究《朱子家礼》《礼记》等礼仪文献的基础上,将其中的礼节义式落实到百姓家庭寻常日用规范之中。除此之外在古代社会治理中积极进行制度化探索,在朝鲜士大夫家族中落实,形成社会表率;在乡里民间建立乡规、乡约、乡礼、乡校。

 

三是“博采务实”的创新实践化。在19世纪之前主要吸收东亚地区先进的儒家文化,在19至20世纪则转而将西方文化融入家训文化主体中。如吴相奎家训强调工业、商业、医学等新行业的重要性,将其与传统农业并重。他在《槐庭集》中指出:“国富之策在于工业也,须学技术,先国家之利而后其家,则是吾所以大愿也。”同时他认为外交、医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认为外交“交邻国有道”,既保护了国家权益,又遵守条约,以德服人;从医者“欲学其医,则须学东西医学,专门而并用于内外科,以济众生可也”。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