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儒学的视域与方法——宋明理学工作坊第一期”在复旦大学举行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19-12-17 00:26:16
标签:明代儒学

原标题:明代儒学的视域与方法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十一月二十日丙戌

          耶稣2019年12月15日

 

2019年12月7-8日,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宋明理学史新编》”(17ZDA013)资助、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上海儒学院主办、上海市儒学研究会协办的“明代儒学的视域与方法——宋明理学工作坊第一期”在复旦大学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及社科院的近三十位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就明代儒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并就项目纂写方案、章节安排等议题展开了全面的研讨。

 

 

 

与会人员合影。

 

会议由上海儒学院执行副院长、研究会会长暨项目首席专家,复旦大学吴震教授主持。吴震教授首先致辞并介绍了项目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第四卷明代部分的特点。他指出,本次会议的意图在于通过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与互动,总结项目前期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推动课题研究凝聚共识,为下一阶段研究工作的全面顺利展开奠定基础,今后有必要持续召开类似的会议。

 

随后,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及主办方专家作了开幕式报告,由复旦大学林宏星教授主持。复旦大学何俊教授以马一浮《群经统类》的书目为例,指出了经学文献与宋明理学研究的重要关联。复旦大学郭晓东教授强调,经学构成了理学的问题意识和知识背景,例如《尚书》皇极、《周易》复卦、《礼记》中的祭祀、鬼神观等问题对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吴震教授指出,中晚明时代出现了心学与气学的思想异动现象,心、性、气等概念之间存在复杂的义理勾连,引申出“情善”、“气善”的思想新动向,凸显了“气质如何通向道德”这一明清之际思想转型的重要理论问题。

 

第一场报告由上海财经大学郭美华教授和湖北大学姚才刚教授主持。山东大学翟奎凤教授以黄道周的孝经学、象数易学和质测之学为例,展现了明清之际以经学解构理学的新动向。西北大学王宝峰老师梳理了李贽研究的基本情况,对此作了方法论层面的反思,指出李贽学说的根本在于《四书》学。中央民族大学孙宝山教授介绍了黄宗羲的经世学与理学,特别强调了黄宗羲的心学道统观及其在明清学术转型中承上启下的自我定位。浙江社科院的李旭老师介绍了学界较为忽视的北方王门杨东明的政学观和心性论,其中较有特色的是杨氏对善的分层和对心体与性体的区别诠释。同济大学陈畅教授对《明儒学案》的性质作了深入的诠释,指出现代研究往往以客观学术史的标准评价《学案》,而对其建构理想秩序的关怀重视不够。

 

第二场报告由孙宝山教授和王宝峰老师主持。华南师范大学陈椰老师介绍了心学对岭南地区的影响,特别是家庙、祭田、祖训、乡约对岭南地方社会秩序的规范作用,并提出了华南学派区域社会史研究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扬州大学程海霞教授深入分析了江右王门以内在证超越的思想取向,并区分了寂体、主宰、中道之几等三种具体路径,充分体现了江右王门内部的复杂性。中南大学胡栋材老师从气本论、人性论、工夫论、知行观和经学旨趣等五方面梳理了王廷相学说的特点。

 

第三场报告由翟奎凤教授和陈畅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徐波老师以刘宗周《人谱》中对过、恶的反思为切入点,以佛教和天主教为理论背景,展现了蕺山学和现代新儒学的密切关联,并指出了黄宗羲对《人谱》态度的变化与其建立心学道统的需要相关。上海交通大学赵正泰老师结合元代的文教情况介绍了宋遗民的理学思想,丰富了学界对元代理学渊源的认识。上海财经大学郭美华教授以戴震对孟子哲学的阐释为题,从一本论、性善论、普遍性和个体性三个层面对理学的理气二元和道德抽象化倾向作了深刻的反思。贵州大学邓国元教授以钱绪山的视角对著名的王门“四句教”作出了新的诠释,指出“无善无恶心之体”与阳明论“正心”工夫和对朱子定理观的批评相关。

 

第四场报告由天津社科院李卓研究员和邓国元教授主持。河海大学柳向忠老师以陈建《学蔀通辨》为例介绍了晚明心学批判和朱子学回归的思潮。此书的重点在于朱陆异同问题,吸取了罗钦顺的观点,把朱子学和阳明学纳入了儒释之辨的框架下,受到了明清之际朱子学者的赞扬。福建师范大学方遥老师介绍了李光地的理学思想,指出李氏之学并非意识形态化的程朱理学,而是受到阳明学重视道德主体性的影响,把程朱的“性即理”改为“理即性”,性提升为本体,理被条理化并凸显其伦理面向,以回应对朱子学“外心以求理”的批评。相应地,李氏解格物重视知本、身本、明善,也与泰州学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杭州师范大学张天杰教授从张履祥、陆陇其的生平实践入手,为我们展现了清初朱子学者反思王学之弊、重视躬行践履、不轻易著述的特点。

 

第五场报告由张天杰教授主持。中山大学王格老师介绍了魏校的天根之学,并根据原始文献纠正了黄宗羲“贯动静而一之”的评价,指出魏校之学的特点在于以静为根,以理学批判心学,特别注重与江右王门辨析主静之异同。姚才刚教授详细介绍了甘泉后学的基本情况和研究现状,勾勒了甘泉后学与阳明学的关系及其逐渐与晚明朱子学合流的学术史脉络。李卓研究员介绍了高攀龙的理学思想,展现了高氏重视主敬、体悟、静坐的工夫论特点,并以高氏学说的复杂性为例反思了朱子学、阳明学二分法在明代理学研究中的局限性。兰州大学李可心老师以顾宪成与朱子学在晚明的复兴为题,揭示了顾氏批驳无善无恶、以性善为本体、小心为工夫的特点,以及其对《大学》格物问题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顾氏的道统观推崇周敦颐和程颢,对朱子和阳明都有取舍,展现了其立场的复杂性。

 

 

 

工作坊现场照片。

 

在五场学术报告结束之后,与会学者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宋明理学史新编》”的纂写工作展开了细致的研讨。项目首席专家吴震教授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对本项目的章节安排做了较为全面深入的重新审视和调整。最后,与会学者集思广益,对项目的未来拓展及相关问题提出了宝贵建议,并期待工作坊能够继续举办,以便推进项目顺利开展,通过协同研究的方式,力争使本项目能够全面展现目前宋明理学研究中最新、最高的学术成果。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