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七宝阁书院院长马一弘:办好当代书院,要具备五大要素

栏目:民间儒行、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19-10-22 00:30:39
标签:当代书院、马一弘

七宝阁书院院长马一弘:办好当代书院 要具备五大要素

受访者:马一弘(北京北京七宝阁书院院长,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

采访者:杜华伟(兰州交通大学副教授)

来源:凤凰网国学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九月廿三日辛卯

          耶稣2019年10月21日

 

【导言】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化与教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书院的办学方针、办学模式、治学精神及人格培养方法都对现代教育有着积极借鉴意义。成立于2004年的北京七宝阁书院,坚持“为人之道、为学之方”的传统书院精神,以“德举并进、经史词章、强体多艺”为办院宗旨,努力探索“专业化、国际化、人文化”的现代教育发展道路。15年来在童蒙教育领域深耕不辍,成为当代书院的典范。自2011年举办“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论坛,每年一届,始终围绕“书院传统和书院未来发展”两个重要议题展开。2019年10月12日,“第八届东亚书院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19年中国书院学会年会”期间,笔者有幸采访了七宝阁书院马一弘院长。在谈到书院教育时,马院长语气温和而又坚定地说:“我们想通过书院教育,倡导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经典,一起读好圣贤书,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底蕴的中国人。我们读经典并不是要全盘复古,而是希望在继承传统书院精神的基础上,办一所符合新时代社会环境的书院,办一所能应对网络世界、机器人世界与生物科学高度发展世界的书院,办一所能为新时代培养人才的书院。”

 

 

 

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七宝阁书院院长马一弘先生接受杜华伟女士的采访

 

以下为访谈实录。

 

杜华伟(以下简称杜):马院长,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访谈。作为七宝阁书院的创办者与管理者,作为“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论坛执行主席,在十五年的实践过程中,关于书院教育,您一定有着诸多体会与独特见解,今天想请您就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马一弘(以下简称马):谢谢杜老师的访谈!其实每一次与同道交流,都促使我进一步思考书院教育应该怎么做。希望我们共同探讨并推动当代书院发展,也希望我的办学经历能为其他书院提供参考与借鉴。

 

杜:每座书院都有一段故事,每个书院山长都是故事的主角。请您分享一下创办七宝阁书院的故事。

 

马:书院在中国有1300多年的历史,光绪二十七年(1901)朝廷下令将书院改成大、中、小各级学堂。自此,书院这种教育组织消失了,但书院精神其实一直都在,应该说当代书院属于传统书院的一种复兴现象。每个事情都有它的缘分,我创办七宝阁书院也不例外(笑)。这其实跟我以前的工作有关系,当时在经营玉石,相对比较轻松,有朋友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就送到我那里,希望能帮他带带孩子,同时辅导辅导学习。孩子过来后,发现他缺乏规矩、缺少家教,基本上属于学校不愿要、老师不愿教的“差学生”,带起来很费劲。但是我和爱人一起想办法温暖他,跟他耐心沟通。慢慢地孩子有了变化,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成绩都越来越好。后来又陆续有其他朋友送孩子来,孩子多起来了,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这时就想着办一个书院。书院教育是以培养做人为主的教育体系,当然它同时也培养能力,但最重要的是“做人”,这其实就是“为人之道、为学之方”的书院精神。我希望能够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这就是我创办七宝阁书院的初衷和缘分。

 

杜:“七宝阁”这个名字有什么特别含义吗?

 

马:“七宝阁”这个名字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可做如下解释:佛家道场名曰寺,内有七宝:砗磲、玛瑙、水晶、珊瑚、珍珠、琥珀和麝香,得此七宝以安家;道家道场名曰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为道法;儒家道场名曰书院,中庸之道即为儒家思想。书院取名“七宝阁”,就是要立足儒家道场,持佛家安家七宝,融道家之法,兼收并蓄,借复兴传统文化之东风,续写沉寂百年的书院教育新篇章。第二层含义是:“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大学》),何为善?老子《道德经》第八章里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书院取名“七宝阁”,就是要通过书院教育,培养“兼七善而无尤”的真正的人、大写的人。

 

 

 

七宝阁书院

 

杜:书院教育宗旨是确立书院定位、运营模式及课程设置的首要因素,对书院发展非常重要。请您解释一下七宝阁书院“德举并进、经史词章、强体多艺”的办院宗旨。

 

马:我们始终强调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快乐成长,“德举并进”、“经史词章”和“强体多艺”三者构成一个整体。“德举并进”中的“德”是指学生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就是我们说的道德培养,培养孩子们具有卓越的人格和品质,书院特别注重“洒扫应对进退”待人接物的培养,注重在生活中教育孩子,提出了“教育在生活中,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的教育理念;“举”强调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即认识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现代科学知识,包括数学、语文、英语、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等科目,两者不可偏废。“经史词章”的学习,主要培养的是学生认识问题深度和高度的思维模式,固化他们的价值观体系;经、史是基础,词、章是思维训练的整合,不是为了读经而读经,也不是为了了解历史而了解历史,是培养他们认识问题的能力。希望他们经过系统的、一以贯之的、由浅入深的学习,成为“上有中国文化的思维与价值观,下有中国文化的生活方式和民俗信仰”的,真正有中国文化底蕴的中国人。经史词章就具体内容而言,包括四书五经、诗词以及文言文写作训练。经过六年系统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背诵部分书籍如《大学》《中庸》《论语》和《周易》《诗经》等,对《孟子》《尚书》《礼记》《春秋左传》做到熟读,同时书院还选取了部分古诗文要求学生背诵。“强体多艺”是身与心,道与艺的成长过程。身体健康则朝气蓬勃,心理健康则阳光快乐;艺的学习是善和美的追求,是“以道统艺,由艺臻道”的体现。在课程设计上“强体”就是通过体育课、武术课和每天的晨练,通过根据黄帝内经和四时变化合理搭配的饮食,以及充足的睡眠保持学生身心健康。“多艺”主要体现在特色课程设置上,书院开设了文字学与书法课、古琴课、围棋课、花道茶道课等。其中着重学习书法和古琴,一到六年级每天都有一节书法课,内容涵盖了甲骨文、楷书、行书、篆书和国画等,通过小学阶段的系统学习,让学生达到入门水平,能写完整的书法作品,为以后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书院还会定期举办书法展,使孩子的作品得以展示与交流。古琴课程由著名琴人如山法师的弟子教学,经过六年系统学习,孩子可以做到技艺精湛、指法纯正,至少能够弹奏十首以上的古琴曲。

 

杜:“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年,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每年的主题都有所不同,请您介绍一下论坛基本情况。

 

马:当代书院复兴是在传统书院精神理念下的复兴,然而复兴不是复古,而是继承和发展。因此,继承什么、怎样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如何发展创新,这些都是文化复兴与书院复兴的根本问题。于是,我们从2011年开始举办“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论坛”,旨在提供一个讨论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书院界、企业界、教育界和民间力量等各方优势,把书院教育这个课题做好。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八届,主办者和参会者的水平都在不断提升,我们的主题也在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第一届主题是“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也就是我们多年来的论坛总题目。书院研究者、创办者和企业界文化人士共同探讨当代书院的办院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评体制;探讨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用于青少年人格化育和培养上;探讨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等。

 

第二届主题是“传统书院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主要解决书院精神是什么,当代书院要向传统书院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第三届主题是“书院立志和启发式教育”,探讨如何通过立志教育和启发式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书院教育效果落到实处。

 

第四届主题是“书院文化教育实践与发展”,古代书院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财富,我们如何在实践中继承,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这届论坛的讨论重点,书院创办者与管理者们纷纷现身说法,互相取长补短。

 

第五届主题是“书院在民族复兴中的作用”,当代书院兴起就是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当代书院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与价值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第六届主题是“家教·家训·家风”,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无法替代的。好的家教、家训、家风是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书院教育要善于去挖掘与利用。

 

第七届主题是“师德与尊师重道”,传道是教师的首要职责,师德比师能更重要,全社会形成尊师重道的氛围是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

 

第八届主题是“新时代的书院发展”,关注重点是新时代、新环境下当代书院如何继承发扬传统书院精神,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到蒙学教育中。在八届论坛期间,我们还举办了“大学生论坛——书院文化与大学生”及“武夷山高峰论坛——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论坛暨书院与朱子文化”。今年第九届的“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论坛我们正在筹备中。

 

杜:目前全国当代书院数量众多、形式纷繁、各有特色。您认为当代书院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

 

马:我认为当代书院应该具备以下基本要素:第一,传承传统书院精神。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者,非人也。”没有这四心就不能叫做人。所以,书院教育一定是把“做人”放在第一位。除了做人以外,我们还要学习知识,但不是灌输式的知识,而是通过课程学习去培养孩子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我认为当代书院首先应该传承“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的书院精神。第二,要有准确定位。传统书院有不同级别、不同功能,当代书院也要准确把握自己的特点,在找准定位的基础上,去满足某一层次人们的文化需求。第三,书院人一定要有文化担当。书院是人格塑造的地方,是品德培养的地方,而不是知识灌输与技能培训的地方,书院人要勇于承担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之重任。第四,当代书院也应该具备藏书、讲学和祭祀等基本功能。藏书是书院教育的基础与保障,如果连一些最起码的经典都没有怎么能叫“书院”呢?讲学是书院的主要功能,但我们不能只停留于理论知识的习得,必须通过经典研读与生活化育,教孩子们成为一个“讲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读好中国书、过好中国节、习好中国礼”的真正中国人。释菜礼和成人礼等仪式是书院人敬畏知识、敬畏教育的最好表达,当代书院应该努力恢复这些礼制。第五,当代书院教育要与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特质相吻合。

 

从历史上看,每一个时代的人才都具有鲜明的特质,特别是社会主流人才,其时代特质更加明显。人才特质与那个时代的国运、社会经济形态、国家目标紧密相连。在当前这个新时代,我们谈书院教育,那就是未来国家的人才需求与特质。现代专业能力,国际化视野和中国文化底蕴,构成了现时代教育的特质,也预示着未来人才的特质,这是当代书院教育必须面对和重视的现实情况。

 

杜:七宝阁书院一直强调在生活中育人,比如孩子们端午节动手包粽子,冬至节包饺子。您觉得这样的参与活动,比起直接由老师讲授节日习俗理论,有什么独特之处?

 

马: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背景,不同节日有不同的民俗活动。我们在节日期间把多彩民俗活动搬进教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并体验,比如冬至节包饺子,孩子们要学着擀皮儿、拌馅儿、捏边儿,还可以在饺子里包上钢镚,出锅时看看谁运气好可以吃到……他们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包的饺子不一定精致,但能在冬至节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是一件特别开心和自豪的事。让孩子们现场体验节日习俗,带着一份喜悦和温暖在里面,比起老师干巴巴的讲解,更有利于帮助他们了解、体会传统节日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从而自觉地去弘扬、传承这些节日传统,更重要的是做一个可以这样生活的中国人。

 

杜:古代书院“从游”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学校如水,师生如鱼,大鱼前导,小鱼尾随”,师生同吃同住同学习,还一起走进大自然去体验感悟。七宝阁书院的游学活动也很有特色,请您介绍一下。

 

马:为了增加孩子们的体验,也为了锻炼他们的意志,每年4月15日到5月1日这半个月,书院都会组织孩子们外出游学,唯有走出去以后,才会有真正的见识与创新能力。每次游学活动都有特定主题,比如2017年主题是“书院”,作为在书院学习生活的孩子,应该真正走近并了解更多书院。在为期十四天的时间里,孩子们实地参观了河南嵩阳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和鹅湖书院等历史上的名书院,对书院制度与书院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2018年举办的是“家风·家教·名人·名居游”,孩子们参观了无锡、苏州、嘉兴和福州等地的名人故居,在行万里路中加深了对万卷书的理解,而且参观结束后通过写心得体会又进一步梳理巩固了理论知识。2019年游学去了安徽,游学主题是“感受徽派文化”。孩子们在游学中感受徽派建筑美、宣纸、歙砚、桐城古文文化魅力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内涵。而且在游学过程中,孩子们会更加团结协作、互相照顾,进一步培养了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杜:楼宇烈先生作为七宝阁书院的导师,“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论坛主席团主席,同时也是您的恩师,您觉得老师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马:当年拜楼老师为师的时候说:跟着老师学做学问,更重要的是学做人。楼老师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的人生导师,老师对我最大的影响是“用心做教育,教育是使命”。当时请教楼老师的时候,我问老师如何做好教育?老师说:“蒙以养正”,后来专门书写了匾额,为了把蒙以养正说的更清楚,老师还用小楷书写解释了蒙以养正的含义。再有就是培养人的问题,当年我问老师,做教育是培养大师和各类专家吗?比如,科学家、军事家、哲学家等等,老师说:希贤希圣。楼老一直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家教、家训、家风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他认为,家教、家训、家风的建设不仅是小家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大家的建设。从小家到大家,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每个教育者言传身教,引领孩子,进而影响社会,这一点对我影响非常大。家庭和睦是社会稳固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国家、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家教、家训、家风,对于当代家庭文化建设和提高全民道德素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我在书院教育实践中始终注意孩子们礼貌礼节和做人做事的培养。楼先生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四处讲学,让我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一定要为书院教育和传统文化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楼宇烈先生

 

杜:书院日常运营与管理需要一定经费,对古代书院而言,有政府拨给或乡绅捐赠的学田做保障。那么,作为当代书院,七宝阁书院在学田方面有什么样的措施?

 

马:为了使书院公益性教育有基本经费保障,2016年,七宝阁书院以“教育稳固发展,增加商业项目反补教育”的战略思想,创办了三家公司:书香门第网络科教公司、书香学府教育公司和轩尧文化旅游公司,想尝试做好之后成立自己的教育基金会,通过这个基金再去吸收更多的资金进来,从而用公司的经营效益解决书院的可持续发展任务,使书院能够坚持做更多公益事业。但因为多种不可控因素,公司运营没能坚持下去,这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当代书院的发展机制问题。

 

杜:优秀的教师是书院发展的保证,请问七宝阁书院在师资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

 

马:首先,我们严把招聘关,保证真正有德有才有情怀的人加入七宝阁团队。其次,书院内部注重共学活动,老师们会一起研讨教材教法,在教育实践中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再次,七宝阁书院专注于国学教师培养,不但为书院提供优秀师资,还为美国华人学校和韩国七宝阁书院分院培训汉语教师。另外,我从恩师楼宇烈先生那里学到了很多,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受先生影响很大。为了做好传承,我自己也收了一批徒弟,指导他们读书治学和做人做事,让他们在教学生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成长。当然,我们还强调教学相长,老师也应该向学生学习。

 

杜:您的新作《马一弘说家教》近期出版,请您介绍一下这套书籍。

 

马:孩子成长的同时,家长也需要成长,否则就是一个无知而焦虑的父母。家长参与教育,学校教育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所以,七宝阁书院开设了家长课堂,每周末下午家长来接孩子时,由我为大家讲解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亲子相处的艺术等等。当然,孩子在书院形成好的习惯,在家对父母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讲堂面对的只是书院家长,为了帮助到更多父母,我结合多年从事童蒙教育的经历,编辑出版了《马一弘说家教》丛书,本丛书共五本,目前已出版第一期,第二期也将交付印刷。在这套书里,我想告诉家长的是,父母要如何教,孩子才愿意听、喜欢听,才能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与家长一起成长。

 

杜:请您介绍一下七宝阁书院创办的“书香学府”教育品牌。

 

马: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民族的复兴一定是文化的复兴,文化的复兴一定是教育的复兴,教育的复兴一定要先复兴家教。家教的灵魂是书香,家教的建设就是建立书香门第。书香门第和优良家风是一种传承,未来中国主流社会的精英们,都必将是有中国文化底蕴的中国人。七宝阁书院以十年之功完成了东方智慧基础教育,形成了“书香学府”教育品牌,其目标是培养具有“知书达礼、国际视野”品格的阳光快乐孩童。

 

杜:传统书院非常注重环境建设,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请问七宝阁书院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马:书院的自然环境很重要,比如我们选址在郊区,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浮躁,在院子里设置亭台楼阁和小小耕读园,让师生在这里能真实感受到四季交替和风景变换,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去学习。其次是人文环境,我们书院的楼宇建筑和文化长廊有很多中国文化元素,师生每时每刻都浸润在传统文化里。另外,还有一个叫文化语境的氛围,咱们中国是礼仪之邦,非常讲究待人接物的礼貌礼节,你到书院来,会看到小孩子和老师都很有礼貌,见面会问“您好”,有点头的、也有鞠躬的,这就是一种谦逊、谦卑的表现。“书院如家庭,师生如父子”,书院里年长的孩子会照顾爱护弟弟妹妹,年幼的孩子也会尊敬哥哥姐姐,形成了一个充满浓浓爱意的学习生活环境。

 

杜:请问七宝阁书院未来发展会有什么样的计划?

 

马:之前七宝阁书院主要面对的是小学年龄段的孩子,去年我们尝试进入民办教育体制,加入了一个教育集团。教育集团国学部下设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由我担任国学部校长。按照七宝阁书院“德举并进、强体多艺、经史词章”的教育宗旨,我们的课程主要分为四大类:A类为国家体制教育规定课程(德举并进),B类为校本课程(经史词章),C类为艺术和体育(强体多艺),D类为国际教育内容(国际视野)。A类教学解决的是现代化专业能力的培养问题;B类教学解决价值观、思维方式的培养问题,解决孩子们未来在认识问题上的深度、高度和能力问题;C类是艺术和体育,强体多艺是价值观中“美”和“善”的问题;D类教学解决国际视野问题。这是一个“一以贯之”的教育体系。在这里,孩子们在小学、初中阶段打下深厚的国学底蕴,高中大学阶段连接国际化教育,最终成长为具有深厚国学底蕴和国际视野的,符合未来人才发展需求的主流优秀人才。

 

目前,我们为初中部孩子开设了《训诂学》《四书章句集注》和《毛诗正义》,他们小学阶段在书院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和《诗》《书》《礼》《易》《春秋》,有了相当扎实的功底。他们学习《训诂学》以《说文解字十二讲》为基本教材,既相对比较简单又具有特定的内在逻辑性。可以说,《四书章句集注》和《说文解字》等教材只是一种学习方式与途径,书院教育最重要的是孩子们价值观的确立与思维模式的构建,另外还有形而下的生活方式和民族信仰。来参访过的人都一致评价我们的孩子“尊礼、真实、阳光”,他们的生命状态是积极向上的,是对生活充满热情的。

 

杜:谢谢马院长接受访谈,祝愿七宝阁书院在未来发展中能不忘初心,不断进取,取得更好成绩!

 

马:谢谢!也希望我们共同推动书院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并热爱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滋养心灵,以传统文化提升自我,以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结语】

 

“做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的现代化、国际化教育”是七宝阁书院的教育理想,“站在历史发展角度认识书院复兴,努力探索新时代书院发展路径”是七宝阁书院的不变追求。马一弘院长始终强调:家风家教出贵子,家风家教养孝子,好家长带出好孩子。书院教育从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开始,书院教育不仅帮助孩子成长,还要帮助家长成长,更要充分发挥社会教化作用,使书院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化民族伟大复兴。

 

2019年10月12日访谈记录,2019年10月20日整理完稿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