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19-09-16 00:33:44
标签:方以智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

“方以智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来源:主办方供稿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八月十五日癸丑

          耶稣2019年9月13日

 

2019年9月7日至8日,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方以智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甲所第三会议室隆重举行,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方以智与明清之际的儒学的关系、方以智哲学的特点及定位、方以智的理学思想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会议首先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致辞。在致辞中,陈来教授简短回顾了学术界方以智研究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侯外庐先生的《宋明理学史》已经注意到方以智在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90年代,庞朴先生著成《东西均注释》,方以智思想的复杂性与深刻性越来越引起学界的重视。但是,由于文献资料的残缺与混乱,学界对其思想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方以智全书》出版之后,学界对于方以智的研究还可以做得更深、更广、更大。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陈来教授致辞

 

在接下来的主题发言中,中国社科院的李存山研究员首先指出方以智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并特别阐发了方以智“质测”、“通几”、“宙轮于宇”的思想,认为从中似可寻得中国思想中的实证传统的痕迹。苏州大学的蒋国保教授主要介绍了自己研究方以智的因缘,指出对于方以智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方以智一人,而应该扩展到整个桐城方氏学派。

 

 

 

中国社科院李存山研究员发言

 

随后,大会举行了《方以智全书》的赠书仪式。安徽黄山书社汤吟菲副总编辑回顾了《方以智全书》的出版过程,并介绍了下一步的出版计划,最后代表黄山书社向与会学者赠送了《方以智全书》。

 

 

 

《方以智全书》赠书仪式

 

会议包括五场分组报告。第一场报告由李存山、蔡振丰教授主持。共有五位报告人,报告内容既包括对方以智作品版本的辨析与考证,又涉及到方以智在学术思想史上的定位问题。

 

安徽大学诸伟奇教授全面介绍了方以智的哲学思想,如“藏心学于事学”、“藏理于物”、“藏理于质”、“藏中于边”、“藏仁于树”等。诸教授指出,方以智思想一方面是集大成,另一方面是开先河,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苏州大学蒋国保教授考证了有关《药地炮庄》的大量细节,包括该书的始撰、修订、定稿、刊行年代,以及人物姓名等。

 

湖南师范大学徐仪明教授认为方以智的医学思想与他的哲学思想关系密切,他重点讨论了方以智的火论。

 

台湾清华大学杨儒宾教授则从理学的分系来讨论方以智的思想。通常,在程朱、陆王之外,理学的第三系一般被认为是五峰——蕺山系或是气学一系,杨教授认为这些说法都有可商榷之处,他提出本体论或道体论的气学作为独立的一系,将方以智的思想放在这个脉络中进行理解。

 

武汉大学的吴根友教授以方以智为例,希望学界在研究明清哲学时能开辟出更多的范式,不要被以往的学术研究框架所拘缚。其中,他尤其重视方以智与“晚明五子”中其他几位思想间的异同。

 

 

 

台湾清华大学杨儒宾教授发言

 

第二场论文报告由杨儒宾、诸伟奇教授主持评议。在报告中,中国社科院的汪学群研究员指出,方以智“藏理学于经学”命题的提出,是其理学思想的特色所在。中山大学的张永义教授总结了方大镇的生平、理学思想特色及对方氏后人的深刻影响。广东省社科院的邢益海研究员考证方以智“逃禅”的起始时间应当提前到1647年。湖北大学的刘元青教授把方以智的问题意识概括为集大成的诉求和道器圆融的理论。

 

第三场论文报告由蒋国保、张永义教授主持评议。台湾大学的蔡振丰教授分析了觉浪道盛与方以智孔子观的不同。武汉大学的张昭炜副教授剖析了方以智体用思想的哲学史脉络与逻辑演进。北京师范大学的田智忠副教授强调了方以智“一在二中”思想在其体系中的方法论意义。山西师范大学的宁怡琳老师阐述了方以智“轮尊”概念的基本内容和其体现的体用互藏观。厦门大学的申祖胜老师则探讨了方以智的“习性”“习气”及“离习无气”概念与观点。

 

 

 

中山大学张永义教授主持评议

 

第四、第五场会议报告中,与会学者对第一天所提出来的诸多问题继续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为进一步对方以智的思想进行定位,清华大学的高海波副教授特别梳理了中晚明阳明学、佛学的流弊,以及方以智对晚明清初学风的批判。武汉大学的廖璨璨副教授更是从“绝待”、“对待”等术语中观察方以智对理学的反思。翟奎凤教授、谷继明副教授、许伟博士则通过自己的研究展示了方以智在易学方面的精深造诣。

 

在大会的最后,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朱鸿林教授对两天来学者们提出的诸多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期望:他认为,现在有关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文献材料越来越丰富,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重新诠释17世纪的中国哲学史。

 

 

 

与会人员合影

 

本次会议是国学研究院举办的明清之际系列研究的第三次会议。该系列的第一次会议——“阳明学文献与思想研讨会”于2017年8月26日-27日召开,第二次会议——“刘宗周与明清之际儒学”于2018年8月9日-10日召开,本次“方以智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是该系列的最后一次会议。通过这一系列学术研讨会的组织召开,清华国学研究院希望能推进明清之际学术思想与中国哲学的研究。

 

(撰稿人:魏鹤立 索巾贺)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