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学论坛2019:浙学新视野暨‘东南三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9-06-04 01:14:25
标签:东南三

原标题:海内外学者齐聚金华 共话浙学与“东南三贤”

来源:凤凰网国学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九日庚午

          耶稣2019年6月2日

 

2019年6月1日-2日,“浙学论坛2019:浙学新视野暨‘东南三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及内陆的相关高校、机构、报刊、媒体的百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金华,共话浙学与“东南三贤”的传承与发展。会议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师范大学共同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浙江省浙学传承与地方治理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联合承办,《浙江学刊》杂志社、金华市政协协办。

 

 

 

浙学论坛2019:浙学新视野暨“东南三贤”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

 

“浙学论坛”是浙江省社科联联合该省相关浙学研究基地重点打造的高端学术论坛。从2018年开始,每年一届,由各浙学研究基地轮流承办,旨在汇聚省内外专家的力量,共同探讨并推进浙学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打响浙学品牌,提升浙学的海内外影响力。首届论坛主题为“浙学·新时代的文化思考”,围绕浙学研究的方法与路径、浙江学术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浙江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国际视野下的浙江学术文化、当代文化视野下的浙江学人、浙江历史文化的新思考、新发现等六大议题展开。本届论坛继续深化浙学研究,将主题定为“浙学新视野”,围绕浙学的概念内涵、浙学与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构、浙学与其他学术之间的互动交流、浙学的现状及未来等议题进行,旨在挖掘浙学内涵及价值、开拓浙学研究新视域。

 

开幕式由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执行院长李圣华主持,浙江师范大学校长郑孟状和浙江省社科联巡视员邵清先后致辞。

 

 

 

浙江省社科联巡视员邵清致辞

 

邵清指出,近年来浙江省社科联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为龙头,汇聚全省社科界的力量,大力推进浙学研究和传承。他还进一步就“如何深化浙学研究”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深入挖掘浙学的思想内涵,持续推进浙学基础理论研究,把浙学“说下去”,进一步深化对浙学思想内涵的挖掘提炼、加强浙学文献积累、推进浙学的学科化建设;二要着力凸显浙学的当代价值,大力推动浙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浙学“说好”;三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着力提升浙学的影响力,发挥好各浙学研究基地的平台作用,充分利用好“浙学论坛”这一高端学术平台。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郑孟状致辞

 

郑孟状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指出学校对浙江文化及浙学的研究高度重视,具有深厚的积累和一以贯之的传统。他强调:“浙学”从成型至今历经700余年,以吕祖谦、朱熹、张栻(shì)为代表的南宋理学家在治学理念、学术思想等方面对后世影响至深至巨,并称“东南三贤”。“婺学”“闽学”“湘学”的创立,不仅影响了南宋的理学发展脉络,而且对东南地区乃至中华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大会主题发言

 

美国哈佛大学包弼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黄灵庚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梅新林、浙江社科院研究员吴光、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严佐之、日本学习院大学教授王瑞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陆建德等八位教授依次在大会上作主题发言。

 

包弼德教授借助文本研读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式,从德行、政治、文学等视角,多维度讨论吕祖谦在宋元婺州学术史中的地位,还原其丰富性和丰满性,为吕祖谦研究提供了外延。这样的探析与研究,折射出浙学在当时学术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力。

 

杨国荣教授就“如何理解浙学”这个问题展开,从浙学的概念入手,从狭义和广义探究,让我们对浙学概念清晰了解的情况下进而窥见其思想的丰富性。并进一步指出浙学具有四大特征:鲜明的批判意识、注重理论思辨、重视现实关怀及历史观念。

 

黄灵庚教授通过大量详实的文献考证,指出宋本郑注《礼记》为目前最完整刻本,批注者确系为宋元之际婺州学者金履祥,金氏对《礼记》四十九篇均有系统考证,这些批注对《礼记》要旨发明并阐述,体现承传浙学“求实”风格。

 

梅新林教授通过对浙江文化脉络发展演变与浙学精神价值的分析,总结出浙江文化精神的六大基石:“卧薪尝胆、坚忍不拔”、“实事求是、讲究实效”、“经世致用、义利并举”、“内圣外王、知行合一”、“经史应务、民本启蒙”、“开放包容、通变创新”。这六大基石既在历史性的维度上体现了继承性与变异性的统一,又在共时性的维度上体现了独特性与共趋性的统一。六大基石中,“经世致用、与时俱进”是基础与内核,是浙江文化精神的不变追求,也是推动浙江文化创新发展、生生不息的永续动力。

 

吴光研究员从浙学的内涵、精神、学派人物与当代价值等维度,从浙学的狭义、中义与广义出发,系统地梳理了浙学的发展内涵,指出浙学具有“实事求是”“兼容并蓄”“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等内核。

 

严佐之教授从明代归有光《浙省策问对》一文出发,探讨了明人对“浙中道学之传”这一命题的认识。这篇极具特色的“浙学文献”,是一道典型的“道学策”,反映明人的浙学观和浙学立场,为当下浙学研究提供历史思想资源。

 

王瑞来教授探讨了宋元变革视域下的江南儒学,提出以江南儒学为中核的道学,其所弘扬的道统,既超越了王朝,也超越了汉字文化覆盖下的族群。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儒学也被重新审视和整理,汉学、宋学、公羊学精彩纷呈,学者辈出、群星闪耀。

 

陆建德教授从清末民初浙江学人许缄甫的思想特征入手,分析了历史转型期时期浙江学人在学术思想、方法和观念上的变迁,进一步丰富浙学研究。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论坛围绕主题分八个分会场,百余位学者围绕“浙学源起研究,浙学精神与价值”、“浙学与朱学、陆学、湖湘学交流互动研究”、“浙学文献资源发掘与整理研究”、“浙江历史文化研究”等四大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多维度解读新时代语境及视域下浙学的新研究、新思考,总结浙学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推进浙学研究不断向深度与广度发展。

 

 

 

分会场报告(节选)

 

 

 

浙江师范大学浙学研究院王锟教授做总结

 

闭幕式上,浙江师范大学浙学研究院王锟教授总结:此次会议汇聚老中青三代学者,多维度对浙学与“东南三贤”的传承与发展建言献策、发表真知灼见,极具建设性贡献。会议体现三大特点:一是学术前辈继续引领浙学研究,青年学人活跃成长;二是文献、文学、史学、哲学多学科交叉、多角度融合开展研究;三是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方法结合。总之,本次会议呈现新特点,为今后浙学研究向深度与广度发展提供了示范。本次会议是复兴浙学在研究和传道上的一次有益交流,是浙学“重实”与“致良知”精神的再续,是传承浙学、服务当下的重要里程碑,是浙学新视野开拓的重要瞭望台。今后的浙学研究,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发挥关注文献、重视传统,发掘并提炼浙江优秀历史文化中的精华与经典,同时加强学科间的对话,创新研究领域,增强浙学研究的国际视野,丰富浙学思想,深化浙学内涵。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加强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上饶师范学院朱子研究所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东南三贤”深入研究。

 

 

 

5位青年学者的论文获“青年学者浙学研究优秀论文奖”

 

据悉,为了激励更多年轻后学投身浙学研究,论坛首次开展青年学者浙学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18篇,其中45岁以下青年学者论文61篇,经专家严审,慈波等5人论文获“青年学者浙学研究优秀论文奖”,赖尚清等9人论文获“青年学者浙学研究优秀论文提名奖”。郑孟状、邵清、包弼德等嘉宾为获奖者颁奖。 

 

(文/普庆龄,图/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浙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