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成立,举办“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圆桌论坛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19-05-23 11:28:43
标签: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

原标题:中国政治学的创新时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圆桌论坛综述

来源:“历史政治学”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四月十九日庚申

          耶稣2019年5月23日

 

伴随着世界政治格局迎来全新的转型时刻,作为一种地方知识的西方政治学逐渐难以适用于解读中国政治实践和世界政治现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政治学研究也亟待进行一次革命性的范式转移和理论突破。“历史政治学”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学研究路径应运而生,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自主性的政治解释框架和话语体系。

 

2019年5月16日,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圆桌论坛于中国人民大学崇德西楼815会议室顺利召开。诸多参会学者和校内外师生就历史政治学的基本框架、未来规划及其对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学术与实践意义进行报告和探讨,积极参与到历史政治学的创立和发展工作当中,共同探寻一条新的政治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出路。

 

 

 

成立仪式首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光斌教授致辞。杨光斌教授宣布学院决定,任命姚中秋教授为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任锋教授为副主任,黄晨博士为秘书长。杨光斌教授高屋建瓴地概括了历史政治学研究的初心和方向。当今学术界,无论是以“理性人”假设为基础的美国政治学还是以“阶级”为基础的苏联政治学都面临困境和转型,中国作为一个数千年的文明古国理应阐发出具有世界贡献的政治学范式。人大政治学系具备深厚的历史研究和政治思想研究底蕴和基础,国内也有同仁进行着事实性历史政治学研究,历史政治学可以作为探寻中国政治学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杨光斌教授指出,开展历史政治学研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坚持社会科学传统,建设开放交流的学术共同体,吸纳包容多样的学术研究方法。杨光斌教授预祝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取得丰硕成果,期望此次会议能够成为中国政治学发展的重要时刻。

 

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姚中秋教授在接下来的致辞中向学院和学校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重点阐述了研究中心未来的学术发展和活动规划。姚中秋教授强调历史政治学对于重建中国社会科学主体性的深刻意义,并认为主体性重建必须回到中国的历史当中,观照中国的经史传统和当下政治实践,让政治学研究“重回大地”。今年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首先发出这一号召,初步探讨其发展方向,今后围绕具体主题展开一系列不同规模的学术活动,并举办以历史政治学为主题的政治学年会和学术会议,计划出版历史政治学研究书刊,创办讲习班等等。

 

 

 

历史政治学是一个开创性的学术研究路向,需要进行清晰的概念界定和深入的理论阐发,并对历史政治学的基本框架及其涵摄的知识范畴进行探究和商议。圆桌论坛伊始,杨光斌教授、王续添教授、姚中秋教授和任锋教授分别从不同的研究视角直面这一根本性议题,充分展现出历史政治学的广阔视野和多元路径,为今后学人了解并致力于历史政治学研究开启了理论和方法的大门。

 

 

 

杨光斌教授《什么是历史政治学》一文开宗明义,旨在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维度厘定历史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问题意识。杨光斌教授反思西方基于“理性人”假设的政治学范式的非历史性及其对政治现实解释的拘囿,提倡一种从历史出发、将理论放置在历史情境当中的社会科学。杨光斌教授强调,历史政治学当中的“历史”不仅仅是一个观念和工具,而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历史政治学是为研究中国政治所量身打造的研究路径,同时能够兼收并蓄,观照世界各国的政治发展和历史演变。最后杨光斌教授阐述历史政治学同历史社会学的区别,强调历史政治学的政治功能和本体论特征。

 

 

 

王续添教授《历史思维与历史政治学的知识建构》聚焦于“历史”概念的阐释和深耕,尤其注重历史思维对于历史政治学研究的方法论指导意义。王续添教授透过历史思维强调以“历史”为特定对象的认识能力、过程以及逻辑方法。历史思维依赖于历史感的培养,尤其注重对于历史之流变的关注和敏锐,以变化和因果的思维审视历史进程,在普遍性的历史当中寻找历史现象的特殊性。历史思维的方法论特色在于,它是以理解为核心的富有创造力的综合性思维方法。最后通过对过往政治学研究的反思,王续添教授阐述了历史思维之于历史政治学的价值和意义。

 

 

 

历史政治学作为致力于中国政治研究的学术路径,自然要回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大传统和饱含政治智慧的人类历史中去,姚中秋教授《历史政治学是中国政治学的比较优势所在》、《历史政治学的中国传统与当代议题》两篇文章上溯三代,考察中华文明创立之初的文明创制,经由周公、孔子直达晚清,为我们梳理出中国历史典籍中可供发掘的历史政治学思想资源,凸显出中国政治“可大,可久”的卓越品质和源远流长的史学传承。姚中秋教授指出,中国人几千年的政治学就是历史政治学。此外,姚中秋教授阐发了自己对历史政治学重要研究议题的认识,他指出历史政治学的议题有三:完整描述中国国家形态演变的历史;综合历史研究,尝试建构关于中国政治的一般理论;研究世界政治史,发展国家类型学和一般政治理论。姚中秋教授最后指出,历史政治学就是要立基于中国文明复兴的事实,重新发现中国国家的古老现代性,同时能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成为认识世界政治历史的正道。

 

 

 

任锋教授着眼于百年来中国文明的现代转型和现代政学精英的争鸣探索,发掘中国学术传统中的历史政治学研究资源。《历史政治学的双重源头与二次起航:从梁启超转向到钱穆论衡》一文致力于发掘现代中国历史政治学的两位先行者——梁启超和钱穆的智识资源,探寻这一新兴路径的现代论域。任锋教授剖析梁任公的双重面向,充分肯认梁任公晚年对于实践经验复杂性的深化考察及其敏锐深刻的历史意识,为反思启蒙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文明自觉意义上的智识和精神反省。钱穆对梁任公的思考和作品进行了深度的反思和借鉴,认同梁任公的历史意识和晚年对中国历史典籍的推重,并以此为基础,充分正视中国政治传统,提出一系列基于中国历史脉络的原创性概念和论题论域。梁启超和钱穆构成了历史政治学的双重源头,我们需要充分回望现代中国转型过程中的类似智识积累,这是学术上再次出发的重要条件。

 

 

 

会议第一环节结束后,到会的专家学者和校内外的老师同学展开了气氛热烈的学术讨论。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王英津教授、孙龙副教授和冉冉副教授分别立足于各自的研究领域畅谈自己对于历史政治学未来发展的思考和感受,并提出了引人深思的问题和观点。王英津教授基于深厚的学术经验,思考历史政治学在历史年代较短的小型国家中的适用性;孙龙副教授推重费孝通、潘光旦等社会学家的田野调查与研究著作对于历史政治学的借鉴意义,为大家提供了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的思考维度;冉冉副教授则着眼于现代环境治理问题的历史转向,从实证研究的视角审视历史政治学的适用性和借鉴意义。对此杨光斌教授、姚中秋教授和王续添教授分别予以积极回应。同时还有校外老师参与讨论,对历史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意义表达了充分认同,显示出对历史政治学浓厚的研究兴趣,整个会场讨论气氛热烈而融洽。

 

 

 

圆桌论坛的第二环节主要是由人大年轻讲师和博士生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和方法撰写历史政治学的案例研究,并在会上进行报告和讨论,展现出历史政治学方法多元、开放交流和朝气蓬勃的积极面向。黄晨博士积极回应姚中秋教授关于现代国家在中国的形成和构造这一重要议题,娴熟运用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在《最早的现代国家构建——从周秦之变出发重新审视国家构建理论》一文中论证周秦之变时期中国已经开始了现代国家构建,并基于此项研究推论现代国家构建的道路不止一种,且具有反复和非线性的方向特征。释启鹏博士《历史政治学的方法论基础》主要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视角详尽介绍了历史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方法论基础,对历史研究中的“情境”和“时间”概念展开深度剖析,并对作为历史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案例研究进行了清晰而深刻的介绍,为后来学者研究历史政治学提供了翔实丰富的方法论借鉴。马猛猛《建国于大地之上:政治地理视野下的钱穆首都论》一文旨在透过钱穆首都论审视他对现代国家构建、立国精神和文明道路选择的深度思考和远景规划。钱穆通过对中国二千年历史大势的总结提炼来审视都城与文明运势的内在关联,体现出清晰而深远的历史政治学视野。讨论环节,来自天津师范大学的张舒博士、人大博士生胡云与报告人进行了真诚切磋。

 

 

 

会议最后,主持人任锋教授对此次大会进行总结发言,充分肯定了与会学者论文报告和会议讨论中的付出和努力,也对现场所有参与的师生表达感谢。中国正处在世界政治局势风起云涌的历史变局当中,破除旧有的观念和范式,探寻新的知识生产格局是当代每一位中国政治学人的使命。历史政治学立足于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传统,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期望推动一场政治学的范式革命。历史政治学通过历史的视角和方法重新解释现实,提出理论,汇通中国和世界政治发展的科学规律和文明交融,让新的政治研究进路在更广阔的智识世界不断生发。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