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金陵大学的两则论文评语
作者:姜庆刚(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正月十六日戊子
耶稣2019年2月20日
关键词:钱穆;金陵大学;中国文化
内容摘要:抗战期间,钱穆先后任教于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并曾在金陵大学兼职,不过他在晚年的回忆录《师友杂忆》中并未提及自己在金陵大学兼职的经历,因此学术界对于他与金陵大学的关系知之较少。据档案记载,参加程天赋硕士学位考试的主修学部代表为徐益棠,研究所代表及考试委员会主席为李小缘,校外委员为钱穆、蒙文通、常燕生(口试)、徐中舒、束天民、朱延丰(笔试监考),考试委员会主席为李小缘。刘骏的导师为蒙文通、陈寅恪,毕业论文题目为《唐代赋税制度史述论》,考试委员会主席为李小缘,委员为蒙文通、陈寅恪、钱穆、陈恭禄、王绳祖,目前尚未发现钱穆给此文的评分与评语。
关键词:钱穆;金陵大学;中国文化
钱穆(1895—1990),历史学家,字宾四,江苏无锡人。曾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等校教授。1949年赴香港,后创办新亚书院,晚年移居台湾。其治学范围广泛,著有《先秦诸子系年》《国史大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
抗战期间,钱穆先后任教于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并曾在金陵大学兼职,不过他在晚年的回忆录《师友杂忆》中并未提及自己在金陵大学兼职的经历,因此学术界对于他与金陵大学的关系知之较少。南京大学图书馆藏原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档案中,有部分资料涉及钱穆。其中,他为文科研究所史学部研究生撰写的论文评语,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对于了解他的人际交往与学术思想,以及当时大后方的学术动态,均有所帮助。
金陵大学始建于1888年,是教会大学。该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1930年成立中国文化研究所,1934年设立“国学研究班”,1936年成立文科研究所,具有招收硕士生资格。但是,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打乱了该所的发展计划,由于学校西迁成都及教职人员流失等原因,直到1940年才正式招生。文科研究所的具体教学事务由李小缘负责,他时任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兼文科研究所史学部主任。面对王古鲁、商承祚、刘国钧等学者先后离开金陵大学的情况,李小缘聘请吕叔湘等人来校任教,并邀请蒙文通、钱穆、陈寅恪、徐中舒等学者兼任导师,从而提升了史学部的教学水平。不过,虽然曾在金陵大学史学部就读的学生有多位,但是只有4位完成了课程和学位论文,获得硕士学位,他们分别是:汤定宇(1943年)、张继平(1944年)、刘骏(1945年)、程天赋(1946年)。钱穆与这几位学生均有或多或少的交往。下面我们先依次列出他为张继平、程天赋所写的毕业论文评语,然后再介绍与此相关的学术信息。
钱穆给《叶水心研究》的评语:
本文钩稽甚勤,著述考尤见周悉,年谱亦详瞻,学承一章,源流分明,于叶氏门人网罗散佚加以条贯,备证细心,惟水心生平最大著述《习学记言》一书,作者竟未见到,此于论水心
虽难精密,此实为本论文一大缺憾,甚望作者能继续觅到此书,将本文学术、思想两章重加叙述,庶可成为研究叶氏学行一完备之参考书也。
此评语作于1944年,论文作者张继平(1918—1993)是四川华阳(今双流)人。幼年随伯父张群(曾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到武汉居住,就读于武昌文华中学、武汉大学。1942年考入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史学部。据1943年金陵大学文学院报告称,张继平“专攻宋代学术思想史,其所选论文题目为《叶水心年谱》。刻该生等除习课程外,研究工作进行十分顺利,亦相当紧张”。叶水心即叶适(1150—1223),宋代著名思想家,字正则,号水心,浙江温州人。不过,张继平的论文题目后来改为《叶水心研究》,从“年谱”到“研究”的改动,估计与当时成都地区参考书籍缺乏有关。钱穆在评语中指出《叶水心研究》未能参考叶适的重要著作《习学记言》,是本文一大缺憾,其实《习学记言》并非比较罕见的书籍。但是,金陵大学在西迁时,大部分书籍滞留在南京,在参考书籍缺乏的条件下,撰写《叶水心年谱》困难较大,故改为较为笼统的《叶水心研究》。
钱穆的好友,当时亦在金陵大学兼职的历史学家蒙文通,对张继平的论文赞誉有加,并对其寄予厚望。他在《跋张君〈叶水心研究〉》一文中提到:“华阳张君,精究于史,撰《叶水心研究》一编,凡数万言,发摘旨要,穷其底奥,倘所谓能自得师者耶!不以余之肤庸,时相就讨论,且曰:将于南渡吕、唐、二陈诸家,一一为之董理如治叶氏。”(蒙文通:《跋张君〈叶水心研究〉》,《中国文化》1994年2月号)。
张继平在金陵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1948年回国,任教于武汉大学历史系,主要从事世界史研究。改革开放之后,他积极开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研究,长期担任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培养了韩永利、吴友发等众多弟子,使武汉大学成为国内这一研究领域的重镇。
钱穆给《东晋南朝之经济开发及平民生活》的评语:
本书由东晋南朝之侨郡建置及各项赋役制度等推论当时南方之经济开发及平民生活,取材既极广泛,编排颇费经营。通观各章,虽间有未臻瞻密之处,然大纲已举,于繁碎史料中能求得一大体之概况,并能约略指出此二百八十年间长期演变之几项阶段,亦已能为能用心读史之成绩矣。
此评语作于1946年,论文作者是程天赋。程天赋,女,四川万县人,曾用名程成。曾就读于复旦大学、大夏大学,全面抗战爆发后曾去延安,后转学华西协和大学哲学系。1943年入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毕业后曾协助顾廷龙参与“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向日本追缴流失文物的资料整理工作。1949年后任职于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曾任中国古史研究组组长。
在《南京大学藏近现代名人手迹选》(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中,收录有钱穆致李小缘书信一则,谈及为金陵大学阅卷的事情,其中提到此信由程天赋转交给李小缘。
当时抗战已经结束,金陵大学正准备回迁南京的事务,故将往常6月份的硕士学位考试提前举行。据档案记载,参加程天赋硕士学位考试的主修学部代表为徐益棠,研究所代表及考试委员会主席为李小缘,校外委员为钱穆、蒙文通、常燕生(口试)、徐中舒、束天民、朱延丰(笔试监考),考试委员会主席为李小缘,委员为常燕生(因故未能出席)、陈恭禄、徐益棠、钱穆、蒙文通、王绳祖。
从这份名单来看,此次答辩和考试汇集了成都地区众多知名学者。程天赋的口试时间安排在1946年4月5日,成绩为78分。蒙文通的评语提到:“于此期经济之转变,取材详实,叙述颇有系统,识精言当,尤为足贵,惟于此一发展之首尾,上及吴魏,下逮隋唐,变动转接处,不免太略,宜再补充。”
可见,作为金陵大学唯一的历史学女硕士,程天赋的学术水准得到了各位导师的认可。令人惋惜的是,由于战乱等原因,张继平、程天赋的毕业论文尚未发现,我们只能通过题目和相关评语,大致推断其内容。
除此之外,钱穆还参加了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其他学生的答辩。据金陵大学档案及相关资料,1943年6月,钱穆曾参加文科研究所首位毕业生汤定宇的答辩,给其论文评分为80分,不过,尚不清楚他是否为汤定宇的论文《东汉尚书制度考略》撰写评语。汤定宇(1915—1999),字行健,江苏昆山人。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1940年入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史学部,毕业后任教于武汉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等高校,后去香港,曾任香港树仁学院(现树仁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
钱穆还于1945年6月参加了刘骏的硕士学位考试。刘骏的导师为蒙文通、陈寅恪,毕业论文题目为《唐代赋税制度史述论》,考试委员会主席为李小缘,委员为蒙文通、陈寅恪、钱穆、陈恭禄、王绳祖,目前尚未发现钱穆给此文的评分与评语。刘骏(1913—1949),四川遂宁人,字俊达。曾就读于辅仁大学,再转学西北大学(陕西城固),后考入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史学部,毕业后任教于石室中学,因参加民主运动,1949年成都解放前夕不幸遇害。
由此可见,钱穆在成都期间,曾承担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史学部研究生教学工作,积极引导学生们走上学术研究道路。从这些学生论文的内容来看,上起汉代,下至宋代,涉及政治制度、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钱穆学识之广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原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图书馆借书登记册(1942年7月至1944年3月)中,除本校师生外,还有陈寅恪、钱穆、蒙文通、郑德坤、韩儒林等校外学者的借书记录。其中1943年10月8日,钱穆曾借阅《汉魏博士题名考》《两汉五经博士考》《补续汉书艺文志》《补后汉书艺文志》《后汉书集解》等,这为我们了解当时钱穆的治学兴趣提供了一条线索。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吉林文庙:己亥年文化灯谜竞猜活动盛大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