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研究院与深圳市委党校《特区实践与理论》杂志社举办“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工作坊
来源:孔子研究院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腊月初五日丁未
耶稣2019年1月10日
2019年1月8日,孔子研究院与深圳市委党校《特区实践与理论》杂志社在深圳市委党校联合举办“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工作坊。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研究员、路则权副研究员、房伟助理研究员,同济大学邵龙宝教授,上海理工大学陈东利博士发表了论文演讲。《特区实践与理论》杂志社总编孟伟教授,副总编钟晓媚、李荣华、毛军吉教授及党校部分科研人员参加了研讨。孔子研究院海外儒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副主任、济宁市尼山学者路则权博士主持了工作坊。
杨朝明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文化根基》为题作了发言,他从文化特性、思维方式、理想追求等方面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文化根基。他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与中华文化深度结合在一起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所在。邵龙宝以《儒释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资源价值》为题作了发言。他指出,儒释道是推动人类第三次启蒙的重要思想资源,其和谐辩证、包容尊礼、创造幸福生活的智慧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路则权以《儒家之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为题作了发言。他认为,传统中国人已经开始用儒家之礼,特别是“宾礼”构建古代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充分认识“宾礼”是中外双方互利共赢的空间表达,而不是单纯的“册封/朝贡体制”。陈东利以《儒家慈善观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价值》为题作了发言。她从儒家的仁爱观、性善论和民本思想入手,分析了儒家慈善观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以人为本,公平正义、道德责任等价值内涵。房伟以《孔庙祭祀与文化认同》为题作了发言。他认为,文化认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通过孔庙祭祀,人们在对内、对外两个向度实现了文化认同,增强了文化自信,对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学者们的发言,引起在座的各位专家的兴趣,大家就《易经》与哲学的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路则权在总结时指出,讨论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解决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学术理论的概念问题。其次,要超越西方话语构建的“中国历史观”或“中国哲学观”。杨朝明研究员与邵龙宝教授从整体视野的分析,陈东利和房伟博士从具体角度入手,让大家获益良多。工作坊会继续关注这一论题,期待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讨论交流。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尼山圣源书院2019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下一篇】【王瑞来】道学在南宋有多大的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