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康有】习近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有何深意?

栏目:家文化研究、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8-10-30 23:32:39
标签:


原标题:“三注重”背后的“家道观”

作者:朱康有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九月十六日己丑

         耶稣2018年10月24日

 

近日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创作并播出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四集主题是“国之本在家”。中央党校王杰教授在解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思想时,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进行阐释。这一阐释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其部分内容已经收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三注重”亦作为该文的总纲出现在标题中。它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浓浓的家国情怀,揭示了家庭文明建设中的辩证思想,积淀着深厚的“家道”历史文化底蕴。

 

“家道”在儒家文化中究竟是个什么位置呢?儒家经典《大学》起首的“八条目”显然阐释得极为明确:如果说修身之前的条目,重点在于一己之内修,那么从“齐家”开始,将是儒家所谓“外王”事业的起点。可见,以“家道”为核心,向四周放射,能够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返之亦可“退藏于密”,潜入最隐秘的个人内心世界,所谓诚心正意、格物致知。也就是说,“外王”之用,一个人的内外在生命意识之体用,其实已经在家庭中展开。这个基础打不好,就会出问题。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看,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存在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孟子的话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强调家庭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秩序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家国情怀、家国一体,说明家与社会和国家治理具有某种同构性。他还指出:“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家训家书文化熏陶下的家风家教,都反映了“家道”的延续。家道正,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好了,即为走向社会、报效国家打下良好根基。因此,从公民个人修身到社会、国家的价值要求是统一的。

 

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更多地体现在道德价值上。孙中山曾经讲过:“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组织其实都是这样。家道之教在儒家伦理学说中是一种极重要的教育。《大学》中讲,“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这就把家教的重要性同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脱离了长期的小农经济社会形态后,我们进入了节奏日益加快、分工更加复杂、交往形态多样频繁的现代社会,随之家庭内部的关系、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剧烈震动。但是,由夫妻和孩子构成的家庭主体内涵没有发生改变,家庭与外部仍然存在着关系如何协调等系列问题。传统家道有些内容经过适当的转换,其中蕴含的夫妇之道、父子之道、兄弟之道、教子之道等可以直接运用到现今社会。积极运用历史上“家”文化的智慧,对于今天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像《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文化作品至今还能发挥历久弥新的作用?至少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里面容纳广阔,不仅有家庭成员立身修德、勤学好进等内容,还有如何处理好家庭成员、邻里乃至于社会和国家层面之间关系的内容。二是在传承过程中已经牢牢刻印在子子孙孙的头脑中,称之为“家经”亦未尝不可,自然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出价值威力。三是其中有配合家文化的古训名言,还有一些家规、家戒等。比如,裴氏家风对教育极为重视,子孙考不中秀才者是无法进入家族祠堂的。裴氏家风孕育出来的“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的文武高端人才,说明什么呢?显然是充满德性正能量的家风陶冶出来。进一步追问,家道在哪里?其实还要从自身做起,所谓“身修而后家齐”。沿着这条《大学》所提示的路线,若欲深解家教之道,则又要做到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了。实际上,应用到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就是一定要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体验和深刻实证,方能不疑古人之智慧、家道之精髓。

 

特别值得珍视的是,传统家教之道,把家道与群道(社会之道)、国道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这对现如今将家庭同其他因素分离的倾向、造成教化层面的断裂现象具有极其重要的针砭性。古老的“家国同构”观念,蕴含着智慧之“珍宝”。抗战中,一首“我的家在松花江上”之歌,仁人志士同仇敌忾。回想起抗美援朝战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提出的“保家卫国”激起了多少华夏儿女跨过鸭绿江的慷慨志气。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大学》一段话:“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所以,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2008年12月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首次把“家庭美德标准”纳入干部考察范围,确定干部“德”的标准应当包括干部的政治品德标准、职业道德标准、家庭美德标准和社会公德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它们可不只是我们有些领导干部认为的“家庭生活”,而关乎党的政治生活。因此,“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首先就要从营造领导干部风清气正的家庭、家教、家风做起。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