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日本年号多取自汉籍,《尚书》《周易》《诗经》最多

栏目:海外儒学
发布时间:2018-08-22 12:42:08
标签:


日本年号多取自汉籍,《尚书》《周易》《诗经》最多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七月初八壬午

            耶稣2018年8月20日

 

日本新天皇将于明年5月1日即位,与之相应的年号也将改变。据日本媒体报道,围绕改元一事,日本政府正讨论改变此前年号出自中国古典作品(汉籍)的习惯,将日本古典作品也列入选项范围。报道称,日本政府有意将《古事记》、《日本书纪》这些作品将成为候选年号来源。

 

日本年号原本来源于中国,日本共同社报道指出,自645年“大化改新”开始采用年号至今1300多年,日本的年号均出自汉籍,没有采用日本古典作品的例子。除去早期来自于“祥瑞”之物,如“神龟”,“宝龟”等都是由“灵龟”而产生的年号以外,大多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日本是否会出现第一个源自日本古籍的年号目前尚未知晓。

 

《尚书》最受青睐

 

据新华社资料,年号在日本被称作元号,年号的使用最早可以上溯到中国古代的汉王朝。据《日本书记》记载,日本最早的年号出现在645年“大化改新”时,当时以“大化”作为年号。在7世纪中后期断断续续出现新的年号的记载。直到701年,文武天皇5年,建元“大宝”,此后,年号才作为一个固定的纪元方式被沿用至今。

 

记者查阅相关学术论著发现,自645年孝德天皇使用“大化”年号以来,1300多年间,日本天皇年号的总数为247个,其中大多来自于中国古代典籍。

 

据学者统计,这些年号大约出自于106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日本天皇年号出自典籍最多的是《尚书》,达37次;其次是《周易》,达27次;再次是《诗经》,达15次。此外如《礼记》、《孝经》、《周礼》等典籍也都产生出日本天皇的年号。

 

以明治维新以来的几个年号为例:目前的“平成”年号来自《尚书·大禹谟》中的“天平地成”,此前的“昭和”年号来自《尚书·尧典》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大正”取自《易经·临》中的“大享以正,天之道也”;而“明治”的出处则是《易经·说卦传》“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1992年日本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访问中国,在访问西安期间,明仁天皇曾专门参观了西安碑林博物馆,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年号“平成”的出处。

 

日本天皇年号除了多来源于中国古代典籍,一些年号甚至直接照搬中国年号。由于中国长期领先于日本,特别是在唐代,日本积极向唐朝学习,包括一些唐代帝王的年号。如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日本清和天皇也把自己的年号定为“贞观”;唐德宗的年号是“贞元”,日本圆融天皇也把自己的年号定为“贞元”。

 

1300年年号仅用72个汉字

 

据新华社资料,明治维新以前,对于年号变更并无太过严格规定,除新天皇登基之外,还会因某些自然现象变更年号,从而导致一个天皇往往有几个年号。而自明治维新以后,《改元诏书》宣称“从今往后,改革旧制,一世一元,奉为永式”,明确规定此后只有在新天皇即位时才能更改年号。

 

根据政府的年号选定手续,日本首相需选择“很有见识”的数名学者,由他们提出2至5个新年号备选方案。新年号固定为两个字,应易读且从未用作年号。在经过与参众两院议长商量后,由政府通过内阁会议决定新年号。

 

据《每日新闻》,1979年新成立的《元号法》中规定,平成时期改元的程序为:先由政府委托的学者提出方案,再由官房长官进行探讨,在首相的指示下选择数个草案。之后举办恳谈会,从各界有识之士中征集意见,然后再听取国会众参正副议长意见。最后,全体阁僚会议共同商讨,由阁僚会议决定结果。

 

1989年裕仁去世后,皇太子明仁即位,昭和天皇逝世当日以内阁决议的方式宣布新年号。明仁天皇的“平成”年号正是按照上述程序产生的首个年号。

 

日本的年号在汉字使用上,与中国相同,最多的是两个字的年号,据学者统计,占年号总数的98%。此外也有四个字的年号。

 

此外,学者统计发现,日本年号所使用的汉字是很有限的,只使用了72个汉字。即:大、万、久、天、云、元、中、长、仁、化、历、文、正、平、弘、白、永、字、鸟、老、至、护、亨、同、吉、成、庆、贞、朱、安、观、齐、兴、寿、灵、应、龟、延、武、明、昌、国、和、宝、享、治、承、昭、泰、胜、政、保、养、康、建、祚、神、乾、宽、祯、祥、授、禄、铜、喜、景、雉、感、福、嘉、德、衡。

 

其中,用于字头的汉字有43个字(其中“天”字是用于字头最多的字,共出现27次)。用于字尾(中)的有59个字(其中“和”与“治”字是用于字尾最多的字,达18次);同时用于字头和字尾的有30个字(其中“永”字用于字头和字尾合在一起为出现最多的字,达29次)。在这些汉字中,只出现一次的有30个字,约占41%;而出现两次以上的则有42个字,约占59%。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