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对话开启通达成人之道
——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闭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七月初八壬午
耶稣2018年8月20日
从自然到人类,从自我到他者,从身心到精神,从传统到未来……人对智慧的追求和热爱持续不断。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八天的密集学术对话、深入的学术交流和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之后,迎来了这场思想盛宴的终章。2018年8月20日下午,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大会堂圆满结束。
著名的马克思哲学家、FISP前任主席William L.McBride教授主讲的纪念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特别讲座是本次大会最后一项学术的全体大会。随着大会议程的结束,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渐渐拉下帷幕。由FISP新任主席Luca M.Scarantino教授主持的闭幕式在北京大学民乐团和中乐学社的同学精彩的中国古典音乐表演中开始。闭幕式上通过简短的视频回顾了大会过程,那一幕幕鲜活的场面和笑脸再现眼前。随后,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教授、北京大学杜维明教授、FISP新任主席Scarantino教授、FISP前主席Dermot Moran教授等嘉宾先后致辞。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教授代表主办方北京大学及中国组委会回顾了本次大会的过程和成果,并感谢FISP的支持、与会学者的参与,以及会务团队及志愿者的高效工作和贡献。王博教授说,据统计,本届哲学大会共5场全体大会、10场专题会议、7场捐赠讲座、522场分组会议、162场学生会议、130场圆桌会议、83场协会会议、72场邀请会议,以及9场其他会议,整整100场,5000多个报告,来自全球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哲学领域的哲学学者交流意见、激荡思想,充分展示了哲学作为一种持续的反思活动的开放性和议题的广泛性。他强调,交流的开放性为持续的反思奠定了基础,反思让哲学保持着恒久的活力,有活力的思想回应外部世界和我们的自身处境变化,从而成就了哲学的独特价值和魅力。杜维明教授则回顾了本次大会的缘起及筹办过程,他认为,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哲学对话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价值。新任FISP主席Scarantino教授向主办方及会务工作表示了感谢,他积极评价此次大会的主要成果,并指出,哲学反思应该面对不同时代的挑战,从而体现哲学面向人类未来的不可或缺的理性价值。FISP前任主席Dermot Moran教授则强调了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对于全球哲学发展的重要价值,并指出,未来哲学发展的趋势是建构一种跨文化的多元化哲学图景,因此西方哲学也应加强对中国哲学传统和思想智慧的关注。闭幕式期间,Scarantino主席还正式宣布了新当选的FISP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并宣布2023年的世界哲学大会将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召开。
本次大会是拥有118年历史的世界哲学大会第一次来到中国,中国的哲学学者,通过广泛地参与各项活动、与全球同行展开对话的方式向全球哲学界展示中国学人的风采。本届哲学大会不仅推动了全球哲学学术共同体就共同关注的哲学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而且加强了世界与中国在哲学学术、文化等多方面的相互理解,更向全球哲学界展示了中国哲学、文化传统的深厚与广博。
FISP一直坚持的基本宗旨是在研究的学术和开放的反思间寻求平衡。对世界的追问和反思,是人类共同具有的理智能力的体现。而对任何人的反思都保持开放与包容便是对这一理性能力最好的尊重;与此同时,作为一种严肃且严格的学术工作,哲学反思要求所有哲学学者在学术传统和反思规范中展开细致、全面、坚实并可交流的讨论,拒绝任何一种独断与自我宣称。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哲学大会的开放与严谨是并行不悖的。
本次大会也有丰富的场外活动: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数十家学术出版社共同组织的哲学书展,持续一周的北京大学校园参观活动,多样丰富的北京城市与文化观光活动,由动画长片、杂技表演和中乐表演构成的文化活动,以及在会后还将持续开放的多天的中国文化特色体验活动,这些为参会学者提供了在学术交流之余全面了解北京大学、北京城市历史文化以及中国文化的机会。
总之,无论是对于第一次与中国相遇的世界哲学大会,还是对于第一次迎来全球主场的中国哲学界而言,本次大会都具有历史性和标志性的意义。从哲学学术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意义上说,本次哲学大会是中国与世界之间对话和相互理解的一座里程碑。而正如本次大会的主题“学以成人”所蕴含和启迪的那样,自我的完善、包容多元,相互理解,反思与对话,从本质上说,都永远在进行之中。本次世界哲学大会的圆满结束,也将是下一次的开端。
大会虽然结束,但是每一位与会学者将带着从大会上得到知识、视野和启迪,重新反思,重新出发。大会的开放性交流也为下一次的思想相遇提供无限的可能性。面对现实,有批判精神;面对时代的挑战,不断反思,探究回应的哲学智慧,这是哲学永葆活力的源泉,这也正是人“学以成人”的生成过程。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