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孙氏:醇良世泽、敬慎家风

栏目:家风家训
发布时间:2018-07-12 23:23:16
标签:

 

寿州孙氏:醇良世泽、敬慎家风(家风家训)

作者:杨艳萍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四月初八日甲寅

          耶稣2018年5月22日

  

 

寿州孙氏宗祠

 

孙家鼐(1827―1909年),字燮臣,安徽寿州(今寿县)人。其于咸丰年间高中状元,后被誉为“维新帝师”,历任工、刑、户、礼、吏五部尚书,累迁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和武英殿大学士,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位谥号“文正”的晚清重臣。尤为可贵的是,1898年,他以吏部尚书兼首任管学大臣,创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开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变革之先。此后,寿州孙氏家族人才辈出,在政、商、文化等诸多领域颇有建树,这与其家风家训密切相关。

 

崇学尚教、重视读书。明末清初以来,孙氏先祖倡修学宫、文庙及设义学,热心赞助教育事业,累见于《寿州志》。至孙家鼐之父孙崇祖,乃为池州教谕,治家极严,教子有方,其书房里有亲自撰写的一幅对联:“光阴迅速,纵终日读书习字能得几多,恐至老无闻,趁此时埋头用功;事世艰难,即寻常吃饭穿衣谈何容易,惟将勤补拙,免他年仰面求人。”孙父去世后,其母林氏也以严厉的家规约束和激励孩子们发奋读书,成就了孙氏兄弟五人“一门三进士,五子四登科”的佳话。正是因为家庭氛围的熏陶,孙家鼐酷爱读书,自述“夜深灯火书有味,晨湛墨花字生香”,屡任学政主持乡试、会试,正己洁操,颇得好评。至戊戌维新期间,孙家鼐锐意于兴学育材,不辞劳苦,突破重重阻挠和反对,力促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成为戊戌新政幸存下来的唯一硕果,而他自己却于次年被迫“因病予假”。之后,他捐资创办寿州公学,带动子侄在家乡开办新式学堂,使寿州成为近代教育较发达地区。

 

敦行实学、倡办实业。终其一生,孙家鼐不尚高谈阔论,始终务实力行,提倡“为政之道,不在徒托空言,而在力行实政”。他出身状元,位高权重,却不固步自封,积极引介新知,讲求实用之学,提出“盖学问乃天下万世之公理,必不可以一家之学而范围天下”,主持译编《续西学大成》16册,广泛传播西方现代科技知识,“所重在裕民生、通民隐,提倡采西法以兴实业”。孙家鼐与马吉森合股在河南安阳创办广益纱厂,为家族由仕宦转向实业做出示范,带动孙氏家族在近代实业界大放异彩:其侄孙孙多鑫、孙多森兄弟创办了近代中国最早的机制面粉企业——阜丰机器面粉有限公司,又先后北上与周学熙等参与投资和经营启新洋灰公司、北京自来水厂、井陉矿务局、滦州煤矿等,共同兴办了中国银行、通惠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系列新兴实业,后独立开设中孚商业银行,构建起以面粉、运输、地产、金融为主的通孚丰实业集团;并参与发起近代中国有重要影响的经济组织和活动,如筹建上海商务总会、上海商学公会和上海银行公会等。孙氏家族成员还作为代表出席了第二十届国际劳工大会,参加中美白银协定谈判等,为实业救国做出了贡献。

 

提倡革新、严格家规。在晚清激荡的变革中,孙家鼐跻身社会进步潮流,讲求新政、实心任事,倡导并推行渐进式变革。戊戌维新时,他以光绪帝师之位,“持变法之议最早”,请求颁发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由部院卿寺堂司各官逐条签注,支持改《时务报》为官报等,为推动变法进行思想发动和舆论营造;至清末预备仿行宪政,又奉命核定《资政院章程》,改革中央和地方官制,建议施行吏治改革等。同时,他生平低调内敛、操守廉洁,日常闭门斋居、远避权势,为人无疾言遽色,器量宽广,曾保举弹劾过自己的刘廷琛,被称为“所有中国官员中最有教养、最具绅士风度的人之一”,并严格家规家训,严禁孙氏族人胡作非为,流传下来的《孙氏家训》,要求子孙“居家宜戒奢侈,崇勤俭,或耕或读,务正业,以培根本……居心要存仁厚……族中子弟有聪俊者,宜敦品读书以期上达,不得问外事交接官府。”其后代谨记“克俭养廉尊祖训,守勤茹苦效前人”,绵延昌盛三百余年。

 

以孙家鼐为代表的孙氏家族,积学力行、敦品砺德,后辈中人才济济,其家风家训值得世人学习借鉴。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