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茂松作者简介:谢茂松,男,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央党校文史部兼任教授,主要研经学,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文明与国家战略。著有《大臣之道:心性之学与理势合一》等专著。 |
“一带一路”的忠恕之道
作者:谢茂松(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资深研究员)
来源:环球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三月十三日辛卯
耶稣2018年4月28日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史上唯一的连续未断裂的原生道路文明,之所以能保持连贯性,自有“道”“大道”在其中,既是自处之道,也是与他人相处之道;其追求的是“可长可久”之道。
“一带一路”倡议同样如此,只有将它放在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以及文明复兴的意义上,才能更深刻地加以理解。
“一带一路”追求互惠,因为以中国深厚的历史意识,只有互惠共赢才能长久,才是“可长可久之道”。互惠共赢说来容易,真正要做到、做好,需要有深厚的文化价值理念作为支撑,这就是作为积极层面与消极层面的忠恕之道。
就消极面而言,中国绝不将自己一方的意愿强加给对方,我首先一定要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既想到对方所欲的,也同时要想到对方所不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中国自孔子以来的“恕道”。
就积极面而言,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忠于自己的本心,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忠道”。忠道首先是忠于自己本心,进而是对于他人、对于事情之忠心。如此也就有推己及人的推扩之道,忠恕之道就是推己及人之道。
“一带一路”倡议深深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推扩”的特点。首先是由情感而及于双方利益的共通与推扩。中国具有深厚文明底蕴,这决定了它作为发展中国家,作为曾经的半殖民地国家,对于具有同样历史遭遇的国家感同身受。不仅绝不选择侵略扩张之路,更是对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实施无私援助,这正是孟子说“不忍之心”的推扩。而当中国自己更好发展起来之后,更不会走国强必霸的道路,而是把我觉得在长时间发展中已被实践证明是好的东西,与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更自觉地带动广大发展中国家与中国一起发展,这也是同情心、同理心在更高层次的由内而外的推扩。
朋友相交,首先重在本心之可贵。“力所能及”这点非常紧要,这意味着不超出自己现有的能力范围,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中道”。正因为是中道,所以不是不讲利益。我们坦诚于互相的利益需求,却不是一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是“利者,义之和”,是双方各得其宜的双方最大利益化。“利者,义之和”之“义”,不只是双方各得其宜的双方最大利益化,还意味着对于对方根植于其历史文化的道路选择的充分理解与尊重,这是更深层次的“忠恕之道”。
其二,“一带一路”也是作为陆上大国在地理空间上由近而及远、由陆路而海上的推扩,这是自然的过程。因其自然,顺于沿线国家的人心,故而能事半功倍,自然用力,顺势用力,用力小而收效大。空间上的由近而及远同样也体现了“力所能及”。中国不像西方帝国的兴起,是由海上而全球扩张,并使用武力等种种霸权手段,不得人心而终告失败。
其三,“一带一路”作为经济发展上的推扩,不是取代、抛弃原有的经济全球化,而是发展出更为公平合理互惠的经济全球化新模式,这正是在对外关系方面对于中华文明在当代的最好的继承与创新。
责任编辑:柳君
【上一篇】“中国传统功夫论与功夫哲学”工作坊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下一篇】【余东海】东海自书楹联(之七)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