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我们去逛逛宋朝的书店吧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18-04-23 22:25:21
标签:
吴钩

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我们去逛逛宋朝的书店吧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三月初八日乙酉

           耶稣2018年4月23日

 

  

 

“世界读书日”(4月23日)快到了,我们去逛逛宋朝的书店吧。

 

在宋代之前,市面上几乎是没有书店的,因为印刷术尚未普及,书籍多为手抄本,无法成为普通的商品。苏轼在《李氏山房藏书记》上说,“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唯恐不及。”要找到一本书非常不容易。

 

从手写时代进入印刷时代的飞跃,发生在宋代。随着雕版技术的推广,苏轼发现,“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前人。”

 

书籍开始成了寻常商品。北宋汴京的大相国寺便有一个图书市场,“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大相国寺的东门大街,“皆是幞头、腰带、书籍、冠朵铺席”(《东京梦华录》),当中有很多书店。

 

南宋时,在两浙路、福建路的城市内,更是书坊林立,单是福建的建阳麻沙镇,至少便有三十六家有“牌记”可考的书坊(相当于民营出版社兼书店),建阳县每个月都有专门的图书展销会,“书市在崇化里,比屋皆鬻书籍,天下客商贩者如织,每月以一、六日集”(嘉靖年修《建阳县志》)。难怪宋人说,“建阳版本书籍,行于四方者,无远不至。”(朱熹《建阳县学藏书记》)

 

杭州、成都的刻书业也非常发达,与建阳并称为全国三大刻书中心与书籍交易中心。这些书坊刻印的书籍,不仅遍布全国,而且远销海外。

 

  

 

为吸引读者、方便阅读,宋代书坊在版式、字体、装订上都特别讲究,也有创造发明,比如建阳书坊采用“上图下文”的形式刻印《尚书》、《周礼》、《道德经》、《荀子》等经典,图文并茂,富有可读性。即使在今天,流传下来的宋版书也是非常精美,是收藏界最喜欢的版本。很多书坊又大量刻印医书、技术书、话本、佛经及民间通俗类作品,以迎合大众的阅读需求及审美趣味。

 

得益于发达的图书市场,一批有才情或有影响力的宋朝文人能够鬻文为生,如南宋江湖诗人戴复古,一生未入仕,也不事生产,但飘泊江湖四十年,而无衣食之忧,其一部分生活经费即来自稿酬,他自我解嘲说:“七十老翁头雪白,落在江湖卖诗册。”不过他诗名大振,出版的诗册立即成了畅销书,“其吟篇朝出镂板,暮传咸阳,市上之金,咄嗟众口,通鸡林海外之舶,贵重一时”(戴表元《剡源集》卷二四)。

 

也是得益于发达的图书市场,宋代涌现出一大批出版商,最著名的当为经营“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的陈起,建了一个私人图书馆,搜集善本,收藏图书,作为编辑、出版之用。他身边又聚集了一大群江湖诗人,为其供稿。陈宅书籍铺刊行的图书,编辑精心,质量上乘,深受市场欢迎,“付雕即成,远近传播”,坊间有“临安书肆,陈氏最盛”之说。

 

  

 

图书市场的竞争,促使宋代出版商产生了明确的品牌意识,他们的出品都会刻上一个“牌记”,如陈起刊行的图书,必在末页附印“临安府棚北大街陈宅书铺印”的LOGO。

 

南宋临安另一家品牌书坊“荣六郎书铺”,是从汴京迁至杭州的,以专刻经史书籍闻名,其刻印发行的《抱朴子内篇》书后印有“牌记”文字五行:“旧日东京大相国寺东荣六郎家,见寄居临安府中瓦南街东,开印输经史书籍铺。今将京师旧本抱朴子内篇校正刊行,的无一字差讹。请四方收书好事君子,幸赐藻鉴。绍兴壬申岁六月旦日。”

 

图书成为一种产业,是从宋代开始的,至晚明时尤盛。

 

责任编辑:姚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