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儿童读经的第一本书:朱子《小学》
作者:何怀明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节选自《朱子小学大义》第一讲“我为什么讲习朱子小学”讲稿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二月初六日癸丑
耶稣2018年3月22日
当代儿童读经的省思
2017年5月19日“第七届读经教育国际论坛”在香港教育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的彭林教授发表题为《经典教育与童蒙养正》的主旨发言,从经典教育的主旨、周代如何击蒙、宋儒论童蒙教育、朱子小学的启示、当代儿童读经的主旨五个方面来阐述,何谓中国的经典教育,历史的经验,当代如何做经典教育,为经典教育的健康发展,指点迷思,开启新视野,注入新思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心文化教育的人省思和探索。
我在会议不久,收到香港国际经典协会温金海先生惠赠论文集,读毕彭先生大作,心有戚戚焉,于是发愤研读《小学》,一一解开自己读经十年诸多大惑。
彭先生在文中引时贤饶宗颐先生说:“近世提倡新儒家的朋友们,似乎太偏重‘知’的部分,勤于造论,而忽于笃行,知与行不免有点脱节,缺乏亲证。”“儿童读经教育理应倡导笃行与亲证,以此挽救人心,培养真诚的儒者。否则,背诵再多而不能入心,知与行成两张皮,则恐如孟子所讥,五谷不熟,不如荑稗。”
朱子生平与学术
朱子,之于中国文化,如北斗星,熠熠生辉在文化中国的天空。当代国学大师钱穆 宾四先生说,“在中国学术史上,若论博大、精微兼而尽之的学者,孔子以下,只有朱子,可算得第二人。”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这位儒学殿堂宗师级的哲儒吧。
朱熹(1130.9.15—1200.4.23),字符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别称子阳,谥文,世称朱文公,世人尊称朱子。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代理学家,教育家。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任泉州同安县主簿,知漳州、知潭州、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
平生不喜为官,致于理学,著书立说。仕宦七载,立朝仅46天,任祠官达23年,待职、无职或罢职16年,一生主要的时间(约四十年)在福建武夷山,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与同时代的张栻、吕祖谦合称“东南三贤”。
晚年卷入当时进行的政治斗争,被夺职罢祠,其学被定为“伪学”,其人也被定为“伪学首魁”,直到去世之时“罪名”尚未解除。但朱熹死后不久,“党禁”解弛,朱熹的地位开始日渐上升,清朝康熙年间,最终成为配享孔庙的“孔门十哲“之一。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外,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朱熹学识渊博,著述极丰,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称他“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并非溢美之虚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除《四书集注》外,当推《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朱子家礼》。 还有《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本义》《易学启蒙》《诗集传》《楚辞集注》等,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全书》等。
朱子善书,名重一时。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嫌寸楮,人争珍秘。”现存世有在湖南岳麓书院朱张会讲时期所书《城南唱和诗》手迹,《论语集注》手稿残卷。
朱子一生致力于著书讲学,同时也撰写了大量的教育著作。经典作品除了有东亚文明圈家喻户晓的《四书章句集注》《近思录》,篇幅巨大的有《仪礼经传通解》。
朱子与童蒙教育
对儿童教育来说,朱子著有《训蒙诗百首》《孝经勘误》《小学》《童蒙须知》《白鹿洞书院揭示》《朱子家训》等,其中《小学》的影响最为巨大和深远,在耳熟能详的蒙学读物“三百千”,《三字经》有云:“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其中“小学”即指《小学》,而非乾嘉以来,考据之学一跃成为显学,致使有人认为《三字经》中“小学”就是文字、声韵、训诂之学。
钱穆先生在晚年提倡复兴中华文化,国人人人必读的七本书,其中一本正是朱子和吕祖谦合编的《近思录》,《小学》一书的编纂情形大致与《近思录》相像,它是由朱子指导,弟子刘清之分任材料搜集整理,可以说这本书是是朱子和刘清之师徒二人,共同合作的智慧成果,在朱子一生当中,像他晚年的《仪礼经传通解》,也是由他和弟子接力完成的学术巨著。我们可以根据《晦庵集》中<与刘子澄书>言,其发凡起例出自朱熹,而累次编排实讬刘氏,可以说是朱熹与其弟子刘清之合编完成的。书前有自序,可知成书于淳熙十四年(1187)。
而刘清之又是何许人也?经籍载之不详,加之朱子名震四海,书成之后,世人只知有朱子,而不知有刘清之。我们通过爬梳文献,从历史烟云中查找出刘氏生平鳞爪,或许有助于对《小学》一书的整体认识。刘清之(?—约1190),字子澄,江西临江人。初受业于兄靖之,甘贫力学,博极书传。后及见朱熹,慨然有志于义理之学。绍兴二十七年(1157)举进士第,历知宜黄县。周必大荐于孝宗,得召对,改太常主簿,除通判鄂州,改衡州。光宗即位,起知袁州。世称静春先生。著有《曾子内外杂篇》《训蒙新书》《外书》《戒子通录》《墨庄总录》《祭仪》《时令书》《续说苑》《农书》,文集等,并传于世。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朱子对于教育的主张。朱子认为一个人的教育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8岁到14岁为《小学》阶段,15岁之后为大学阶段。我们通过《小学》的研读,我们不难看出,朱子所主张的教育,是从胎教、童蒙养正开始的。进一步细分的话,是0到6岁为家庭教育阶段,7到14岁岁为小学阶段。那是因为西周的历法是10个月为一年,换算下来,大致7岁就是一个幼童入学的年龄。
所谓大学,大人之学也,学的是修齐治平之学,而小学主要是侧重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诗书礼乐之文,也就是说儿童要通过日常的生活实践,涵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讽诵诗书礼乐,为今后的大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可以说是完备的大学教材。
但当时蛮夷压境,衣冠南渡,宋室偏安,人心不古,儿童教育的教材凌夷,因此朱子不忍“恶紫之乱朱”,在晚年之际,接近花甲之年,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朱子在晚年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专门为儿童编撰了《小学》一书,并在《小学序》中训勉到“授之童蒙,资其讲习,庶几有补于风化之万一”,我们通读《朱子语类》,当时及门弟子对朱子讲学的点滴记录,类似于现代通讯工具的“微博体”,当中有论为学、小学的记录,如:
“或问:子方将语人以大学之道,而又欲其考乎小学之书,何也?朱子曰:学之大小,固有不同。然其为道则一而已。是以,方其幼也,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基本。及其长也,不进之于大学,则无以察夫义理,措诸事业,而收小学之成功。”
再如:
“后生初学,且看《小学》书,那个是做人的样子。”
又如:
“今使幼学之士,必先有以自尽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礼乐射御书数之习,俟其旣长,而后进乎明德新民,以止于至善,是乃次第之当然,又何为不可哉!”
我们通过上述文献记载,不难看出,朱子《小学》之作,他所设定的第一读者除了古代家塾、书堂的塾师先生用以教学童子的教材,童蒙养正的学童入学读本,还有就是古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科举士子,我们通过明朝大儒枫山先生的一段事实可以得以佐证。
“枫山先生年踰八十,有进士问为学之方。枫山曰:还要读小学起。进士初不服,谓幼时读过,今名成宦退,何必复读乎?枫山曰:幼时所读,算不得读也。进士归,取读之。三月,其味无穷,乃复往谒枫山。枫山曰:得毋读小学来耶?曰:何以知之?枫山曰:看汝一动一静,一语一默,与前迥殊,吾固知读小学有得也。进士乃大钦服而退。”
到底《小学》一书有什么样的内容和魅力,在朱子的学术思想中《大学章句》既成,转而注意到童蒙养正的筑基和成人小学的补习呢?求证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去亲自走进《小学》一书,方得个中之究竟。
《小学》的内容
《小学》这部书共有386章,分内、外两大部分。内篇是214章,分为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四个子目,其中立教、明伦、敬身三类,均是直接引用先秦圣哲的经典语句,是整部《小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小学》的纲要。稽古一类是摘录古圣先贤的行谊风范,用来充实和佐证前三类中所说的道理,所谓即事显理。
外篇是172章,分为嘉言、善行两个子目,搜集了从汉朝以来先贤的风谊,用于扩充内篇中立教、明伦、敬身的内容。朱子认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要务是在于明人伦。在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人伦崩溃,道德沦丧,物欲膨胀,阴阳错位的时代乱象,我提出要重立人伦秩序,即当代哲儒唐君毅先生所说“人当是人”,我称之为“立人伦”,现代话说,就是要儿童能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在生活当中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
《小学》中的明伦部分,是全书的精粹所在。在开篇小序朱子引用孟子的话:“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朱子设明伦,其实是旨在恢复先秦小学之教法,如《尚书》“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即五伦之常道也。
明儒阳明先生在《训蒙大意》中开篇即指出“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胜,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可见明伦是圣圣相传之学。
朱子重整小学、大学之序,只不过是“述而不作”而已矣。但是,经过历史上的秦火、项火,三国、魏晋南北朝的乱世激荡,先王之道不传,古之文献湮灭,朱子以强烈的斯文在兹,仁为己任的历史文化使命感,搜罗散之于经传典籍之中的古之教学遗迹,编订整理成《小学》,以正童蒙教育之乱象。
明伦有两层意涵,一是要儿童能明礼,即明白人伦之礼;再是要儿童明白道理后即知即行,即将所学之礼运用到生活中去,不断履践达到纯熟,道正心性,养成好习惯。所以阳明先生在《教约》中规定每日学童入学,第一项功课即是考核塾师昨日所讲授人伦之道,回到家中落实如何?“每日功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
《小学》中的教育思想
《小学》对儿童的教育周全完备,操作性强。如《明伦第二》“父子之亲”中:每日早晚子女向父母“晨则省,昏则定”问候的仪节;有子女侍奉父母着衣、饮食、晚歇的仪节;子女与父母如何应对?子女如何处理家财?子女如何劝谏父母?父母生病时子女应该做哪些事?父母去世后,子女守丧与祭祀的礼制,还有礼法对子女不孝的约束和制衡。
朱子同时强调,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存养敬德。他认为内心主敬谨慎,外在整齐严肃,才能够涵养品德。《小学》明伦中的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交,都贯穿着敬。敬身中的心术之要、威仪之责、衣服之制、饮食之节,则更离不开敬。只有内心保持着敬意,才能够恰当的待人处事。
朱子也认为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必需切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从生活中的日常事务入手,所以《小学》中大量的嘉言和善行,都印证了这一特点。尤其是嘉言篇的第二章,引用杨亿的话说,让儿童每天记诵一些前人事例,从而知晓道理,久而久之孩子的品德自会成熟完善。
值于此,清华大学教授彭林先生也同时点出“经典精神,主要体现于五伦关系。于孩提之年,伦理教育若滞留于说教,一则难以入心,二则仅能简单模仿周围之人的言行,难有境界。《小学》有鉴于此,从史乘中大量摘取前贤往圣的嘉言懿行,与经典所示五伦之道相得益彰,以人物故事为主,生动而深刻,可令童稚深铭五内,终身受益。”
在善行篇第一章,引用吕希哲的事例,说明若要有成就,日常生活的事物教育不可缺少。朱子所说的“古者初年入小学,只是教之以事”“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小学者,学其事”(《朱子语类》卷七)这都是同样的意思。
朱子同时主张儿童教育要“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之所以让儿童从小学习,是希望他们有良好的习惯,与心智一同成长,心智指内在主体的开发成长,这主要靠自觉,若无自觉,心智之表现即易偏颇成邪。但儿童自觉力尚不足,不宜纵容其心智之自由发展。遂当以外在行为之无古今之异者,养成儿童的基础习惯,以护持其心智不致放佚。
但怎样才能有良好的习惯与教化呢?朱子主张要把社会伦理规范化和生活化,让儿童遵守、遵照履行,则更显成效。在《小学》之后,朱子更是把一日常规厘定出来,编成《童蒙须知》一书,对儿童的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应对、读书写字、及各种杂细事宜,都举出了具体的细则,对儿童的起居、学习,有着详细的规定。同时朱子还在多个地方强调,通过儒家仪容仪节的习得,能够引导儿童德行的养成,社会风俗的淳厚。
《小学》后世影响和播迁朝鲜、日本
《小学》这本书编成之后,朱子和他的弟子即把它用于童蒙养正和书院教育的实践当中。朱子本人也对这部书非常的偏爱有加,朱子曾经说:“后生初学,且看《小学》书,那个是做人的样子。”一些成人向他请教时,他也建议读《小学》,用以“补填前日欠缺”,从而“栽种后来根株”。尤其是南宋后期,《小学》已经广泛的使用于家塾、村塾的童蒙教育。元、明、清三朝,也是经过官方的提倡,还有诸多名家的推广,《小学》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据统计,至清朝末年,仅注释和扩充《小学》的书籍,多达一百多种。同时《小学》还流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成为当地的教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通过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建顺老师,有一年去韩国作吟诵采录,参观一家韩国的书塾,叫作怀仁书堂。从拍摄的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怀仁书堂的孩子读经的课本当中,就有朱子的《小学》。所以说《小学》流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成为当地的教材,对他们国家的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的社会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子编成《小学》这部教材,距我们现在已经整整830年了。它对中国传统教育和学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朱子编撰的《小学》不仅是一部优秀的蒙学教材,它还有着化民成俗的社会教化意义,和修身治家的示范作用。就这个意义而言,把朱子《小学》称为教育的宝典,毫不为过。
朱子《小学》可以说是我们教育的经典著作,它不仅可以作为理解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书,也可以作为我们家长、教师、学生的国学入门,所以我们也坚信它对我们当下文化自信的重建,文化的复兴,定会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湛甘泉与《古文小学》
丁酉岁末,我来到广州的增城区新塘镇教书,这个地方明朝的时候出现过一个大儒,与王阳明先生齐名,湛若水,号甘泉,曾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官至礼部尚书,是新会陈白沙先生的嫡传弟子,他高寿九十五岁,他一生创办了四十多所书院,及门弟子四千余人,可以说是桃李遍天下,且多数成材,其中五六十人堪称国家栋梁。他撰写的《大科训规》、《大科书堂训》、《申明学规疏》、《进古文小学疏》、《莲洞书院瞻田仓记》等,今天读来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在他的著作当中,我翻阅年谱,看到他曾经也编订过一部书叫作《古文小学》。他在六十八岁于嘉靖十二年,二月十六日进《古文小学疏》并《古文小学》书三册,言辅养太子之道,上大悦。他在《进古文小学疏》中指出:“小学者,大学之本,而作圣之基础也,是以古之君重之,而圣王务焉。”“兹者恭闻前星兆祥,皇储将诞,而臣旧辑前书,有蒙养,有胎教之道,有接子见子之礼,有辅养太子之法,其于应对、进退、事亲、敬长、隆师、亲友、礼乐、射御、书数诸篇,则通手天子、元子、众子之事,皆得以教习于王宫之小学者。”嘉靖皇帝对此颇为看重,批示道:“览所进小学,具见忠爱,书留览,礼部知道。”这部书对我们研习朱子《小学》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据查考这部书收录《广州大典》,如果影印到这部书,那这样的话就为我们研习朱子《小学》增加了一份重要的参照文献。
朱子《小学》的当代教育价值
彭先生在文末强调:“朱子编撰之《小学》,引导童稚内外兼修,养成教育与经典精神体认并重,灵动活泼,有血有肉,有利于儿童涵养中国人的国性与独特的东方文化品格,理念与方法并佳,最得先秦儒家之神髓,堪称儒家经典教育之成法,至今无出其右者。鄙见,当今的经典教育,若一时不能另创新作,不妨直接运用《小学》,庶同不致离题万里。”可谓句句确凿,针砭时弊,作狮子吼。
彭先生的真知灼见,也是引发我去关注《小学》的契机,更是我于岁次戊戌日讲《小学》大义的一个推动力,学而时习,人文日新,其不正是《小学》教人之法吗?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