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如何对治虐童:人性教化?制度监管?

栏目:独家首发
发布时间:2017-11-26 19:02:51
标签:

 


如何对治虐童:人性教化?制度监管?

社评


北京和上海,中国最发达的两个城市,在现代化繁荣的表面下,却也隐藏着触目惊心的人性危机。就在短短的一个月内,从上海携程亲子幼儿园到北京红黄蓝幼儿园,接连揭露出来的虐童事件不断刷新着中国人的良知底线。


人性到底有多坏,连稚嫩的孩子都不放过?现代化带给人类的是物质的进步,还是人性的泯灭?儒家的性善论还靠得住吗?借由孩子们噩梦般的遭遇,这些问题再一次拷问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从人性论来说,儒家内部既有孟子的性善论,也有荀子的性恶论,二者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分别从本质和现象上揭示了人性复杂的两面性。后来宋儒调和两说,以天地之性的良知本善和气质之性的清浊纯杂来分判之,两不妨碍。


用西方话说,人的身上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因为本质良善,所以每个人皆有道德提升的可能;因为气质有恶,所以每个人同时也有道德堕落的可能。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是一个to be or not to be 的问题。


性善带给我们信心,性恶带给我们警醒。前者说明教化何以可能,后者提示礼法何以必要。但不论是性善还是性恶,都只是一个开端,一颗种子,而不是既成的事实。导之善则善,导之恶则恶,一切有待后天的养成。


到底是君子上达还是小人下流,礼法的教化督责就显得格外重要。礼导之于前,是下学上达的阶梯;法断之于后,是不可堕落的底线。见善不见恶,未免傻白甜;见恶不见善,未免厚黑术。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知善又知恶,方可走出放任自流和强制奴役的偏颇两极。


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人类过度运用工具理性,紧盯效益而忽视德性。马克思曾以异化一词来批评资本主义对人性的扭曲。当资本逐利的本性替代人性成为指导世界的第一原则的时候,发生“北京折叠”这样的故事也就不奇怪了。在人性引导上不再扬善抑恶,而是纵恶逐利,以贪婪为经济的发动机,才会有此次虐童事件的人伦悲剧。


经济是基础,但不是生活的全部。市场是手段,而不是生活的目的。市场的主体作用只能限定在经济领域,而不应扩张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只有把市场经济的原则限定在适用的范围内,我们才能摆脱资本的笼罩性支配,建设五位一体平衡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其中,对人性的礼法引导是一个重要方面。但由于几十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维惯性,我们长期忽视了礼法建设,只讲律条而不讲情理,只为经济护航不为人性导航,有法而无礼,逐利而忘义。


在迈进新时代之际,国家的工作重心应该及时从经济建设转变为文教建设,功成而制礼,治定而作乐。如此才能充实四个自信,避免唯利是图的现代化悲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高层次向往。以文化的力量驯化资本,还是以资本的逻辑塑造文化,这是指导原则之争,更是决定我们文明复兴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教育是教书育人的事业,不是投资赢利的企业。把教育事业当企业办,必然利令智昏、误人子弟。政府理应担负起教育的职责,不应盲目把教育推向市场。建议政府及早把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最好由中央财政列支,单纯按照教育规律进行统一管理,以维护基础教育的全民公平性。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