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国学名家讲述“大国学”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7-09-25 16:03:11
标签:


听国学名家讲述“大国学”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八月初六日乙卯

           耶稣2017年9月25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祖武:


  


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有三种精神

 

中华文化中讲的“天下”是一个什么概念?为什么要坚持“以文化人”?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继往开来的精神、科学扬弃的精神、以人为本的精神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往今来,中国人民一代接一代地积累、继承、创新和发展,铸就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独树一帜、自成体系,记载和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崇高精神,早已同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融为一体。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是单一的、纯粹的、一成不变的体系,而是以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优秀文化为中坚和主导,相互补充、彼此渗透,精华和糟粕杂陈的复合文化形态。我们不赞成厚古薄今、以古非今,也不赞成简单地从形式上去模仿甚至复原传统文化的某些特定仪式。应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坚持科学扬弃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5000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了中华儿女的道德情操、精神追求、文化旨趣和人生价值,成为凝聚民族意志、维护国家统一、反抗外敌欺凌、谋求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样一个以文化人的过程,不知不觉地贯穿于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文化人仍然是文化建设的神圣使命,需要以人为本的精神。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


  


以人为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我们现在物质生活改善了,人口众多,经济不断发展。看古代,这种情况也有,《论语》就记载了孔子有一次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走到一个国家一看,这个地方熙熙攘攘、人口繁荣。弟子们就问,人口那么多,应该怎么样?孔子说“物质”,应该提高物质的生活;弟子又问,富了之后怎么办?孔子回答“教之”,即富而教之。富而不教人们就会在无限追求物欲中被蒙蔽,而失去了精神追求的方向。

 

我们讲以文化人。不同的文化类型构建的文化,其实应该是互补的,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不能够认为只有一种类型的文化才是进步的。

 

中国文化中,儒、释、道三教为主体的文化都是向内求,都是强调人的自我圆满、自我提升。中国文化中间不向外求,向内求,以人为本,就是重视人自己,解决人自己的问题,才能够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人跟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也要人类自我反思,不是求外力。这些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

 

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周桂钿:


 

 

孝道就是报答父母的养育大恩

 

如何理解儒家孝道的基本精神?“教”字一边就是“孝”,说明教育是从孝道开始的,对少儿教育应从孝道始。儒家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孝道就是报答父母的养育大恩。青少年时期保护好身体,减少父母担忧,是孝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百善孝为首”“百善孝为先”是对的。

 

但如果把孝理解为压倒一切善的最高道德,那就可能偏离了儒家的基本精神。有人认为孝是最高道德,同时将孝道理解为一切都听父母的,要顺从父母。这是后代文人将孝单向化、绝对化的结果。

 

其实,《论语》《孝经》都提到“几谏”,即当父母亲做了不义的事时,子女要对其进行委婉的劝谏。《论语》中还有“子为父隐”的说法,相当于家丑不可外扬。荀子曾讲,道义高于君父、高于忠孝。

 

今天我们如何尽孝道?从本质上讲,孝是一辈子的事,要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为社会、为人民多作贡献,留下好的名声,为父母争光。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


  


涵养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优秀中华文化为基础

 

最近几年,中央特别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社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两者间关系十分密切——涵养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优秀中华文化为基础。

 

从国学经典思想发端,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民为本、以和为本是古代先贤治国理政的优秀经验;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群体高于个人与和谐高于冲突是社会发展的传统。而先义后利、先公后私、理胜于欲和心胜于物,又是个人成长必须养成的品格。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


 

 

中华民族始终拥有一种和合的思想力量

 

中华民族始终拥有一种和合的思想力量。譬如太极图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思想。正因为有了很大的包容性,尽管中华民族曾经多灾多难,也曾有过不同民族执政中原,但很快被正统思想所同化。

 

中国人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可以有不同,可以有阴阳,可以阴中有阳,可以阳中有阴。但是不同整体还是和谐的。所以我们不搞小人“同而不和”那一套,为了自己的利益搞小集团,搞不同,然后搞矛盾,搞冲突甚至搞战争。中国的君子很开放,很大度,很包容,我们可以有不同,但是我们和平、和谐、合作,然后和合。

 

中国的思想是包容性很大的,这个思想来源就是和合,根源就在和合。中国的思想之所以能够延续五千年而不断,就因为它能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