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举办第七届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跨文化讲习班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7-08-30 18:59:21
标签:


原标题:《“一多不分”》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七月初五日乙酉

           耶稣2017年8月26日

 

“2017第七届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跨文化讲习班”近日在山东曲阜举办。来自中国、英国、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共45位学员参加学习,安乐哲、田辰山、王蓉蓉、汉斯·梅勒等教授授课,讲习班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哲学的“一多不分”。

 

安乐哲教授指出,“一多不分”观指的是“一个生生不息”的“道”(整体性而非单一秩序)宇宙论。这个宇宙论讲述的事物,是全部信息性的,是一种特有中国“德”性的,一种从森林看树木式的;事物因为是从全体去看待它们的,都是有内在联系的。它们在时间上、空间上,在体用意义上,都是从不同角度对待同一件事物的方法,而不是割裂切开式地分析对待事物的方法。比如“美”,“一多不分”地看待,不是抽象概念的“客观美”,不是绝对不变的“美的本身”,而是具体、情势、特殊性、一定条件下的不可替代性的“美”。

 

“一多不分”是从“一多二元”反观而顿悟得到的意识。田辰山教授以“古希腊至启蒙思想家的‘一多二元’观”为题,介绍马基雅维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阿奎那、霍布斯、洛克、休谟、穆勒、康德、卢梭、黑格尔等共12位思想家,指出他们一代代传承的思想传统一以贯之的“一多二元”观。“一多二元”是对这样一个传统进行深刻理解的文化语义环境,亦称“阐释域境”(interpretive context)。这里的“一”,是假设推定的、外在凌驾于宇宙、高高在上、主宰宇宙的唯一超然绝对本源体;“多”是由此“唯一”单线单向创造或派生而出的一切“单子独立、本质个体”(包括人);“二元”指“唯一”与“多”之间、“单子个体”与“多”之间的矛盾、冲突以至发生单线单向的主宰与被主宰关系。田教授强调,这个“一多二元”语义环境很关键,如果去查这个文化语义环境的人的活法(其想法、做法和说法),大底都可查到背后隐含的“一多二元”的前提概想。


田教授指出,今天讲儒学和中华文化的“一多不分”观特质,是由“一多二元”反观而顿悟所得的意识,正是没有自古希腊就有的“一多二元”观,没有“唯一超绝”与“个体二元对立”才与它对照阐释而提出的。“一多不分”与“一多二元”两个文化语义环境相比照阐释,这样也可以帮助人们找到更恰当、清楚的方式,去理解中西两个文化传统。反之,如果对“一多不分”与“一多二元”事先没有了解,只是简单从自己所在的文化揣摩对方,就会造成对他方文化理解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现象其实比比皆是,已成为中西文化互相对待之必备的问题意识。从文化源头认识“一多不分”观,是在中华文化传统形成之哲学内核的宇宙观(亦称天地观)上去认识,也就是对照古希腊至现代“一多二元”宇宙观而反观的中国传统天地“一多不分”观。

 

安乐哲表示,“仁”一开始就是儒学的关键哲学观念,直到作为《论语》思想的核心。这种情况,如从“一多二元”视角观察是模糊的,但从“一多不分”视角观察,其蕴含的深刻意义为:(1)内在自我源自外向环境;(2)个人及其行为之不分;(3)人己不分;(4)一元、多元不分;(5)目标同途径不分;(6)心、体不分;(7)人个性与人整体不分;(8)特殊气质与现实榜样性人生之不分;(9)心理情趣与心理情趣支配之行为不分;(10)具体德行之出众举动与总体特质的生存环境不分;(11)抽象概念与其抽象而出的具体叙事不分;(12)具体行为事件同对它们加以总结概括之不分;(13)具体人物之成就同对它内含的人类目标所作之概括结论不分。而形而上学的“一多二元”的人概念,于这些关系上都是二元分立的。

 

安乐哲强调,充满“一多不分”意识的“仁”,浓厚积淀在《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与《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故事措之宜也”之类的话中。他以翻译结合阐释告诉我们,诚,不是简单的自我完善,而是宜于一切事物之成长;自己充分成长是成就一种出彩素质,担当自己所处人世关系的各种相应角色,这是仁。宜于自己周围所有物事之成长,是谓智慧人生。这是一种以道性成就的出彩素质,实现人自己内在与外在世界道性的合一不分。有什么还有比宇宙万物如此皆备吾己之身更令人愉悦的事吗?“一多不分”的人,也就是时刻都念及天人合一的人。

 

安乐哲指出,在今天人类意识形态意义上,“一多不分”的人要成为对“个人主义”的另一种选择。“个人主义”的信条是“生而既成”人,即生来一个“神赋”的独立本质人,单子个体、一己自我、我为中心的“一多二元”人,而儒学讲“一多不分”人,强调人非“生而既成”,而是“行之而成”,也即“做人”“成人/仁”及“成己成物”。安乐哲表示,一个个人是怎样“成人/仁”的,这是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中显而易见、无处不谈的问题。

 

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跨文化讲习班是安乐哲教授于2011年创办的,迄今已举办七届。几年来,讲习班使中外学员从不同文化背景出发,通过“一多不分”哲学学习,懂得中西方文化比照对待的重要性。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