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祥】人如其名的东汉太尉刘宽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17-08-28 22:56:37
标签:


人如其名的东汉太尉刘宽

作者:刘立祥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七月初七日丁亥

           耶稣2017年8月28日

 

刘宽(120—185年),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潼关县)人,东汉名臣。历任大将军府掾吏、尚书令、屯骑校尉、太尉等职,封逯乡侯,食邑600户。刘宽人如其名,一生做人为官的宽厚美名声闻天下,百世流芳。

 

蒲鞭罚过,为政以宽任廷尉

 

刘宽是汉高祖刘邦的第15世孙,汉顺帝时司徒(丞相)刘崎之子,自幼天资聪颖,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年时拜在名师门下研习《欧阳尚书》《京氏易》,尤其擅长《韩诗外传》,在观星、占卜、算术、历象等方面,都造诣颇深,世称通儒。

 

汉桓帝时,刘宽被大将军梁冀征聘,经5次升迁担任司徒长史。当时京城地区发生地震,桓帝特地召见刘宽,向他询问相关情况。后来,刘宽被外放,出任东海王刘臻的国相。

 

延熹八年(165年),朝廷征召刘宽为尚书令,又调任南阳太守。刘宽执掌三郡,巡行属地,办理政事,温和宽厚,多行恕道,无论遇到什么意外或窝心事,都是温婉如常,面不改色。

 

刘宽对《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的阐述,具有独到而深刻的理解,且勉力贯穿于为官从政的实践之中。“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属下官吏有了过错,只以蒲草代皮鞭,象征性地施以鞭刑,以示耻辱而已,从不动用重刑,不使属吏遭受皮肉之苦。有了政绩,都推让给属下;出了问题,则大包大揽,不管大小轻重,全部承担自责。巡行属下诸县,住在驿舍,一停下来,就忙着邀请学官祭酒和当地儒生讲习经书,看到年长者都热情问候,见到少年则以孝悌之理加以勉励。

 

百姓感念刘宽的德政,都深受感化,南阳世风为之大变。

 

熹平五年(176年),诏命刘宽接替许训为太尉。

 

失主认牛,车辕解送徒步归

 

据蔡邕撰《太尉刘宽碑》载:“公托受纯和之气体,有乐道宁俭之性,疾雕饰,尚朴素,轻荣利,重谦让。”

 

某日,刘宽乘牛车出行,道旁忽有一人怒气冲冲地将车子拦下,指着驾车的牛气势汹汹地质问刘宽:“这是我家的牛,昨天走失的,怎么会在这里给你拉车?”

 

刘宽不语,默默地从车辕中卸下牛,交给了失主,朝失主摇摇手,自己步行回到了家里。

 

不久,失主找回了走失的牛,知道自己认错了牛,误会了刘宽,赶忙牵着牛给送回来。他诚惶诚恐地向刘宽叩头说:“宽厚的长者,在下实在对不起您,发生这样的误会,全怪我一时糊涂,随便您怎么处罚我吧!”

 

刘宽慢条斯理地说:“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远近的人们无不钦佩刘宽的长者风范。至今,陕西省潼关县高桥乡尚有刘家村还牛堡遗迹供人们凭吊。

 

羹污朝服,“可曾烫伤你的手”

 

刘宽不仅对上级、同僚和部属一贯宽厚和蔼,温文尔雅,对普通百姓、对家人和仆人也历来如此。他的夫人感到奇异,便想找个机会激怒他,看他到底会不会生气,试探一下他的度量究竟如何。

 

据《后汉书·刘宽列传》,某日,刘宽穿戴好朝服,准备去赴朝会,他的夫人将侍婢拉到一旁,悄声细气一番耳语。侍婢心领神会,莞尔一笑,急忙走进厨房。

 

正当刘宽出门之际,侍婢端着一碗肉羹毛手毛脚地迎上来,不偏不倚,与刘宽撞了个满怀,满满一碗肉羹全都倾倒在刘宽的朝服上。

 

侍婢佯装不慎闯祸,当即跪倒,请求恕罪。

 

羹污朝服,不能按时赶赴朝会,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侍婢知道这一碗羹汤惹下的祸害有多重,伏地静静地等着刘宽的惩罚。

 

只见刘宽依然是那副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常态,仿佛眼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他一边缓缓地脱朝服,一边慢声细语地对侍婢说:“羹烫,没有烫伤你的手吧。起来吧,起来吧,没事的。”

 

刘宽的夫人作为事件的“导演”,远远地站在一旁窥视着事态的发展。她多么希望刘宽能够发上一通火,甚至叱骂几句,使自己开开眼界啊!然而,她还是失望了。

 

中平二年(185年),刘宽病逝,享年66岁,追赠车骑将军、特进,谥昭烈侯。

 

品评

 

我们常说,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究竟什么是宽以待人,怎样才算是真正做到了宽以待人?1800多年前的东汉太尉刘宽,用他毕生的所作所为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诠释。读《后汉书·刘宽列传》,也使我们对《淮南子·主术训》的“五非名言”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