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监察部网】江西婺源詹氏:纯良家风养育“中国铁路之父”

栏目:家风家训
发布时间:2017-07-25 23:39:13
标签:

 

江西婺源詹氏:纯良家风养育“中国铁路之父”

作者:周建昌(詹天佑纪念馆原馆长)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闰六月初三日癸丑

           耶稣2017年7月25日

 

  

 

婺源风光·篁岭

 

江西婺源詹氏

 

江西婺源詹氏历史悠久,周宣王封支子姬至泓为詹侯,第五代詹侯姬礼“指爵为氏”开始姓詹。606年,弃官归隐的南朝陈代东阳郡赞治大夫詹初(字元载,号黄隐),从歙县篁墩迁居婺源县庐坑村(古称“庐源”),史称庐坑詹氏一世祖,詹氏成为有史记载定居婺源最早的姓氏之一。

 

詹氏迁居庐坑后,又以庐坑为中心,不断向外迁徙,在古徽州形成了百余个詹氏聚居的村落,被《新安名族志》列为望族。目前居住在婺源的詹氏有二万余人,据《中华詹氏统宗谱》编纂委员会搜集到的近千册全国各地詹氏族谱资料显示,从婺源外迁的詹氏后裔有百万之众,约占全国詹氏人口的百分之八十。

 

  

 

婺源县庐坑村

 

詹天佑

 

詹天佑,字眷诚,祖籍婺源庐坑,出生于广东南海(今广州西关)。11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彻底击碎了“中国人不能独立修建铁路”的预言;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是中国铁路建设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著有《新编华英工学字汇》《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詹天佑

 

婺源詹氏家训家约

 

千百年来,婺源詹氏把家风家训作为延续家族命脉的根本。1373年8月,刚刚定都南京不久的朱元璋把编撰《皇明宝训》的任务交给翰林学士、吏部尚书詹同。詹同在修《皇明宝训》的过程中,把詹氏的家谱也修了出来。自明朝流传至今的詹氏《家训十六条》和《家约十六条》,涉及个人修养、道德品质、敬业勤勉、爱国情操等方面,为婺源詹氏子弟世代遵循。詹天佑在编写《徽婺庐源詹氏支派世系家谱》时,全文抄录了《婺源县志》上其先祖的事迹记述,也成为其后世子孙最好的家训。

 

婺源詹氏家训十六条:训尔孝、训尔弟、训尔忠、训尔信、训尔慈、训尔让、训尔忍、训尔廉、训尔勤、训尔馆、训尔耕、训尔读、训尔庄、训尔俭、训尔宽、训尔严。

 

婺源詹氏家约十六条:立族长、正心术、勤职业、节财用、尽孝养、崇礼让、慎嫁娶、恤孤寡、审继立、救患难、肃闺门、预输办、息词讼、慎交易、责兴养、通济贷。

 

  

 

詹天佑祖居纪念馆

 

●视频脚本

 

纯良家风养育“中国铁路之父”

 

1872年8月12日,一艘邮轮从上海启航,驶向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赴美留学幼童,小小年纪的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这一别数载所背负的是“以中国之心通外国之技巧”的重任。其中,一位年仅11岁的少年,9年后毕业于耶鲁大学,37年后主持修建了中国自主设计的第一条干线铁路。

 

他,就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界先驱、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

 

詹天佑祖籍庐坑,古称“庐源”,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的婺源县东北部。

 

詹天佑曾孙、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詹咏:

 

公众知道婺源风景优美,油菜花海,田连阡陌。对我而言,可能更有一种精神在里边,一种和家乡的血脉关系在里头。

 

606年,弃官归隐的南朝陈代东阳郡赞治大夫詹初定居于此,史称庐坑詹氏一世祖。历经一千四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庐坑詹氏成为历史上的徽州望族。

 

学童诵读《詹氏家训》:

 

婺源詹氏家训十六条:训尔孝、训尔弟、训尔忠、训尔信、训尔慈、训尔让、训尔忍、训尔廉、训尔勤、训尔馆、训尔耕、训尔读、训尔庄、训尔俭、训尔宽、训尔严。

 

1373年8月,刚刚定都南京不久的明太祖朱元璋,把编撰《皇明宝训》的任务交给了翰林学士、吏部尚书詹同。《明史·列传》记载:“詹同,字同文,婺源人。幼颖异,学士虞集见之曰:‘才子也’”。

 

江西省上饶市詹天佑研究会会长詹文松:

 

“詹同是吏部尚书,他在修《皇明宝训》的过程当中,把我们的家谱也修出来了。所以,我们詹氏完整的家风、家训就是从明朝开始形成的。”

 

学童诵读《詹氏家训》:

 

训尔勤

 

何谓勤,莫懈怠,懒惰偷闲必欠债。

 

有田有地要种作,饮食岂有鸟衔来。

 

起早晩睡尽辛苦,说与后人莫偷闲。

 

我劝儿孙勤手足,虞帝亦自历山来。

 

正是一脉相承的纯良家风,令庐坑詹氏人才辈出。

 

詹同的儿子詹徽,字资善,官至太子少保、左都御史兼吏部尚书。《明史》评价詹徽:“有才智,刚决不可犯;勤于治事,为帝所奖任。”

 

“父子尚书”不仅成为传世佳话,更激励一代代庐坑詹氏后人励志向上,奋发有为。入朝为官则忧国忧民,在野为民则教化乡里,外出经商则接济邻里。这其中,《婺源县志》和《詹氏宗谱》中记载的“祖孙义行”故事就是例证。

 

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办原副研究员 胡文中:

 

詹天佑把婺源县志上这几位先祖的先进事迹,一字一字原文照抄在自己家谱的页眉上。像这个是(詹天佑的)高祖詹启添,在冬天,看到有人掉下水了,马上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

 

詹天佑嫡孙詹同伟:

 

詹天佑的祖父詹世鸾,他跟同乡在广州设立了一个“归原堂”同乡互助会,大家出钱帮助困苦的人,得到乡人的赞赏。

 

学童诵读《詹氏家约》:

 

立族长、正心术、勤职业、节财用、尽孝养、崇礼让、慎嫁娶、恤孤寡、审继立、救患难、肃闺门、预输办、息词讼、慎交易、责兴养、通济贷。

 

1760年,詹天佑曾祖父詹万榜,因经营商业,携家眷从原徽州府婺源县迁居广州;1861年4月26日,詹天佑出生于广东南海(今广州西关)。

 

詹天佑曾孙、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詹咏:

 

当时,是有这么一个(留学)计划,但是这个计划远不像现在出国留学那么热,对老百姓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当时是没有人愿意去的一个活动。签了生死状以后,这个孩子就交给国家了,父母就不要管了,生死勿论。而且也是有承诺的,学成必须回国,这个都是有契约的。

 

1878年,17岁的詹天佑从美国纽黑文希尔豪斯中学毕业,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耶鲁大学谢菲尔德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学习铁路工程。耶鲁求学的三年间,詹天佑连续两年获得数学奖学金,并成为1881年回国的94名留美学生中仅有的两位学士学位获得者之一。

 

詹天佑曾孙、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詹咏:

 

我个人感觉,我曾祖父后来的一生当中践行的这种契约精神是非常强的,这可能是我们家族的一个遗传。既然签了这个合同,我就必须要做到。

 

学成回国的詹天佑,将毕生所学投入到中国的铁路建设之中。时值国家内忧外患,资金、技术短缺,工程建设困难重重,身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四品道台的詹天佑“廉洁自持”,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创造出了“中间竖井法”、“人”字形展线等铁路工程史上的一个个经典。

 

北京詹天佑纪念馆讲解员张雨:

 

大家请看,这个是詹天佑先生在青龙桥火车站巧妙地运用了“人”字形线路。火车原本这样上去,坡度太陡了,上不去,于是他利用天然地势把火车距离延长之后,就成功地缩短了开发“八达岭隧道”的长度。

 

1909年10月2日,“京张铁路”通车,彻底击碎了“中国人不能独立修建铁路”的预言。詹天佑凭借横亘于长城内外的这两条铁轨,履行了自己立下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报国誓言,践行了詹氏家族千百年来“正心术、勤职业”的古老训诫。

 

婺源县詹天佑祖居纪念馆馆长詹党: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古文物叫“旗杆石”,上面刻着“己酉年工科进士”。1909年,詹天佑顺利完成了“京张铁路”的建设,清廷当时给詹天佑等一批工程师专门设立了“工科进士”。

 

江西省上饶市詹天佑研究会会长詹文松:

 

我们族人都以詹天佑为榜样,他不但是我们姓氏的骄傲,也是我们国人的骄傲。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谢放:

 

詹天佑在中国铁路事业和科技事业上都作出了举世的成就,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我觉得,他有四个方面非常突出:“爱国敬业,发奋自强”;“谦虚诚实,淡泊名利”;“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尊师爱友,关心民众”。这四点有许多非常生动的事例,都表现得非常充分。

 

北京詹天佑纪念馆讲解员张雨:

 

晚清官员曾经评价詹天佑,是将做官做事合二为一的典范。詹天佑先生不仅仅是一名铁路工程师,他还历任各种重要官职。1906年和1910年,詹天佑先生就曾担任留学生的襄试官和主试官。

 

学童诵读《詹氏家训》:

 

训尔廉

 

何谓廉,切莫贪,财利前生有定缘。

 

惟义是从钱不爱,利害两字总无干。

 

尔不要钱人必怕,子孙日后有样看。

 

我劝儿孙廉居心,合浦还珠只因廉。

 

1918年,年近花甲的詹天佑写下了著名的《敬告青年工学家》,提出了“修业、进德、守规、处事”四大立身要则,把家族的古老训诫化作对青年知识分子的谆谆教诲。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

 

我是1989年出国留学,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德州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卫生研究院的国家癌症中心以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等地学习和工作过。如果不回来,我在美国可以生活得很好。但是,回来之后,我除了能够保持我的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成绩,同时,又能够在国家层面,和我们科学家的团队一起,为13亿人的健康问题,从战略层面到实施层面,都做一些考虑。我想,这个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完全不一样的。

 

正是这种世代相袭的纯良家风造就了庐坑詹氏的一代代俊彦。

 

全国政协委员、婺源博物馆馆长詹祥生:

 

这位是史树青先生,1986年婺源博物馆新馆开馆的时候照的,这位是王世襄先生。

 

走进婺源博物馆,庐坑詹氏后人婺源博物馆老馆长詹永萱的故事,至今仍被世人津津乐道。詹永萱数十年如一日,像燕子衔泥一样,一点一滴地征集文物,让婺源博物馆从只有十件藏品的小展览室,累积成为藏品过万件的“中国县级第一馆”。

 

学童诵读《詹氏家训》:

 

训尔馆

 

何谓馆,砚作田,东飘西荡业不专。

 

尽职专斋时训课,舌耕五经逢笔年。

 

授课讲解终有益,自己束身无诲焉。

 

我劝儿孙常处馆,设教西河仰前贤。

 

如今,华夏大地早已不再是詹天佑当年的满目疮痍,两条现代化铁路在詹天佑的故乡纵横交汇,江西婺源庐坑詹氏百万后裔遍布世界。无论身处何处,古老的家训早已化作不可磨灭的家族记忆,深深地烙刻在每一个詹氏族人的内心深处,日久弥新!

 

●江西婺源詹氏家训摘编

 

训尔孝

 

何谓孝,敬双亲,忤逆不孝岂是人。

 

禽兽尚且知跪哺,人生何可不敬亲。

 

忤爹骂娘你作样,尔子日后依样行。

 

我劝儿孙念尽孝,莫等檐前水笑人。

 

——摘自“家训十六条”

 

【译文】

 

什么是孝?就是尊敬父母双亲。冒犯、违抗父母、不孝的人怎么能算人?禽兽都知道在父母年老的时候跪下给他们喂食,人怎么可以不尊敬双亲呢?你现在冒犯父亲、辱骂母亲做出了坏的榜样,你的子孙将来会照你对待父母的样子对待你。我劝子孙们要念念不忘尽孝,不要等得屋檐前的雨水都来嘲笑我们。

 

训尔廉

 

何谓廉,切莫贪,财利前生有定缘。

 

惟义是从钱不爱,利害两字总无干。

 

尔不要钱人必怕,子孙日后有样看。

 

我劝儿孙廉居心,合浦还珠①只因廉。

 

——摘自“家训十六条”

 

【注释】

 

①合浦还珠: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典出《后汉书·循吏传·孟尝》:东汉时期,合浦郡盛产珍珠,当地百姓以采珠为生,贪官污吏趁机盘剥,使得珠民大肆捕捞,珠蚌产量越来越低,饿死不少人。后来孟尝任合浦太守,他革除弊端,不准滥捕。不到一年,合浦又盛产珍珠了。

 

【译文】

 

什么是廉?就是绝对不要贪,财产利益不能过分去贪求。做事只服从道义而不贪财,利害两个字就与你无关。你不贪财别人就会怕你,你的子孙就会以你为榜样。我劝儿孙们要把廉字记在心里,“合浦还珠”就是因为廉。

 

训尔让

 

何谓让,戒勿争,忿戾居心不可存。

 

分所宜得亦当让,夷齐求仁便得仁。

 

尔不让人人谁怕,争竞成风何可训。

 

我劝儿孙要逊让,唐虞至今称圣人。

 

——摘自“家训十六条”

 

【译文】

 

什么是让?就是不要争执。心中不可有愤怒暴戾。即使你应该得到的都可以让给别人,伯夷和叔齐连王位都可以互相推让,这就是求仁得仁。你不让别人,别人也不会怕你,就会产生争执,要引以为戒。我劝儿孙们要谦逊忍让,唐尧与虞舜禅让皇位,两个人至今都被称为圣人。

 

训尔勤

 

何谓勤,莫懈怠,懒惰偷闲必欠债。

 

有田有地要种作,饮食岂有鸟衔来。

 

起早晩睡尽辛苦,说与后人莫偷闲。

 

我劝儿孙勤手足,虞帝亦自历山来。

 

——摘自“家训十六条”

 

【译文】

 

什么是勤?就是不要松懈倦怠。懒惰偷闲肯定要欠债。有田有地一定要去耕种,吃的食物不可能有鸟衔来给你。起早晚睡,尽自己的能力辛勤工作,告诉后人不要偷懒。我劝儿孙们手脚要勤快,要知道虞帝原来也是在历山辛勤地种田。

 

训尔俭

 

何谓俭,莫奢侈,穷奢极欲终有头。

 

饮食衣冠随时套,一文要作两文使。

 

尔不省费你纵过,日后子孙受人耻。

 

我劝子孙要俭约,床头金尽悔是迟。

 

——摘自“家训十六条”

 

【译文】

 

什么是俭?就是不要奢侈。穷奢极欲终究会有尽头。饮食、衣冠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够用就行,一文钱要当作两文钱使用。如果你不节省反而铺张浪费就是你的罪过,日后你的子孙都会被人耻笑。我劝儿孙们要俭约,不然等你床头的金子用完再后悔就迟了。

 

训尔读

 

何谓读,学圣贤,圣贤言语不等闲。

 

识得透彻身荣贵,纵不成名也值钱。

 

尔不读书愚了尔,目不识丁悔少年。

 

我劝儿孙勤诵读,书中黄金任尔支。

 

——摘自“家训十六条”

 

【译文】

 

什么是读?就是学习圣贤们编写的书。圣贤讲的话不能等闲视之,只要你理解透彻了就会有很多收获,即使不能成名也能有所得。如果你不读书就会愚蠢,到老了还目不识丁就会后悔少年时没有好好读书。我劝儿孙们要勤奋诵读,书中的黄金会任凭你支取。

 

  

 

詹天佑全家福

 

●名家观点

 

詹天佑为何婉拒两个儿子“官费”出国留学?

 

家风家训,既是一个家族世代恪守的处事之道,又是一个家族繁衍生息的训诫之言。婺源的詹氏家族,是一个古老而优秀的家族。从“父子尚书”詹同、詹徽到“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可谓人才辈出,累世不绝,这都与家风家训的传承有重要的关系。

 

詹氏有家训十六条、家约十六条,为詹氏子弟所世代遵循,可以说每一代杰出人物的身上都遗留了这些特质,而这其中又以詹天佑最为典型。

 

纵观詹天佑的一生,不仅原原本本地沿袭了家族的纯良家风,而且以自己的爱国思想、道德风范、人格魅力丰富了这种传承。他以“敬业、廉洁、博学、睿智、务实、坚韧、友爱”的品格,在业绩与人品上,均获得了公认的赞许。少年求学海外,勤奋苦读,屡获耶鲁大学奖学金,并成为1881年回国的留美学生中仅有的两位学士学位获得者之一;主持修建铁路时,每天骑着毛驴,亲自与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同工人们一起施工,身先士卒,亲力亲为;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清政府奖励了2000两白银,他用这些奖金,打造了金银牌178面,分给有功下属;移居武汉后获悉广东水灾,便发起捐款资助救灾;即便是在带病工作的生命最后时刻,詹天佑仍通过多种渠道,奋力疾呼反对列强共管中国全部铁路的阴谋,维护了中国的铁路主权。

 

詹天佑很注意家风的传承,他的儿子詹文珖、詹文琮考上官费出国留学,詹天佑婉言谢绝,坚持用自己的薪俸支付两个孩子留美8年的一切费用。孩子们不理解,詹天佑说:“如果公费留学,你们就会懈怠一些,我自己出钱,你们才不敢偷懒。”

 

不仅如此,詹天佑还将家族的淳朴家风推而广之,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1918年撰写发表了著名的《敬告青年工学家》,从修业、进德、守规、处事诸方面,论述了青年的立身要责,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鲜明时代精神和崇尚科学思想的有机结合,集中体现了詹天佑先生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风范。

 

正是这种严谨家风使詹氏家族薪火不绝,涌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分子肿瘤学专家詹启敏,当代著名漫画家詹同渲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今天,庐坑詹氏家族百万后裔遍布世界。我相信,这种家风会一直沿袭下去,因为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和细胞,而家风家训是根植于其中的DNA。我们中国人常说诗礼传家、家国天下,说的就是家风家训的传承,这种传承不会随时光变迁而有所改变,婺源詹氏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正是因为千百年来,千千万万家庭优良家风的世代传袭,我们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