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监察部网】北京纪晓岚:守正规直 诗书传家

栏目:家风家训
发布时间:2017-07-06 21:14:19
标签:

北京纪晓岚:守正规直 诗书传家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六月十二日癸巳

          耶稣2017年7月5日

 

纪晓岚

 

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又字春帆,号观奕道人,清代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沧县崔尔庄)人,卒谥“文达”。

 

乾隆十九年考取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左庶子、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纪晓岚有《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遗集》等著作传世。

 

纪晓岚一生最大的业绩是总纂《四库全书》,乾隆三十八年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始终其事,十有余年”。这一旷世工程篇帙浩繁,凡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分经、史、子、集四部,广泛而系统地评介了我国清代中叶以前的大量古籍,是十分严密、完整的学术和文学评论专著。

 

纪晓岚一生为官清廉,先后多次担任乡试、会试主考官,为国家选拔、举荐大量人才,但始终坚持以真才实学为标准、严禁考生行贿送礼。纪晓岚去世后嘉庆帝亲笔题写墓志铭:“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纪晓岚故居

 

阅微草堂(纪晓岚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241号,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开放的纪晓岚故居系清式砖木结构,其布局坐北朝南,基本上属于两进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占地面积1570平方米。临街大门为硬山顶吉祥如意式门楼,位于整个住宅的东南角。与大门洞相连接的西侧南房为四间开门的“倒座”。前院内有一架紫藤萝,相传为当年纪晓岚亲手所植,至今仍枝蔓盘绕、绿叶遮天。后院正面即为“阅微草堂”,堂内北面正中设屏风,上悬启功先生手书“阅微草堂旧址”横匾。

 

纪晓岚故居饱经两百余年的风雨沧桑,具有众多的历史烙印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纪晓岚去世后,其后人将宅子出售。20世纪20年代北洋政府议员刘少白曾居住该处,时称“刘公馆”。1930年成为在上海的中共中央与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站。1931年梅兰芳、余叔岩、李石曾、张伯驹等在该处成立北京国剧学会,后又成为“富连成”京剧科班社址。1949年后曾为民主建国会、宣武党校所在地。2003年故居重建后对外开放,陈列有《景城纪氏家谱》、《评文心雕龙》、《传世文集》、《阅微草堂笔记》及纪晓岚六世孙女纪清漪捐出的明清瓷器。

 

纪氏家训

 

为官治学,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纂官的位置上力求严谨,恪尽职守;教育子女,他深谙“爱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的道理,给纪氏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纪氏家训代代相传,是纪氏家族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重要凭据。

 

纪氏家训主要来源于纪晓岚留下的文章警句以及器物铭文,他在随身使用和收藏的器物上,镌刻上一些有哲理的短句,既是警戒自己,也是教育后人。

 

“守正规直”是纪氏家训中对修身最基本的要求,“四戒”“四宜”“四莫”凝聚着纪晓岚的人生哲学,言虽质朴却蕴藉深意。家训包含修身、勤学、清廉、劝善、处世等多个方面,寄托着纪晓岚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期望,并以此教导纪氏后人遵从规矩做人、勤勉治学、清廉为官、淡泊自持的准则。

 

●视频脚本

 

纪氏家训——守正规直

 

清嘉庆十年二月十四,时任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的纪晓岚病逝于家中,享年八十二岁。嘉庆帝亲笔为纪晓岚题写墓志铭——“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这是清代以来皇帝对臣子少有的殊荣。纪晓岚身后并未给子孙留下白银田产,却为纪氏一门传承下了一份极其宝贵的财富。

 

纪昀,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字晓岚,谥号文达,清代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沧县崔尔庄)人。清代大学者、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多次出任左都御史,为官历经乾隆、嘉庆两朝,官至一品。乾隆朝时,他身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实际编纂总负责人,尽览天下经史子集。他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也为后世所推崇。但少有人知的是,纪家后人收集整理纪晓岚留下的文章警句以及器物铭文,再结合历代先祖对后人的教诲汇集成的“纪氏家训”,同样散发着熠熠光辉。这其中包含了修身、勤学、清廉、劝善等多个方面,借以教导后人乐守清贫、书香传家。

 

北京纪晓岚故居馆长 李新永:

 

纪晓岚的家规家训,广为流传于现世,是从几个方面收集整理而来:第一,从他的砚台铭句里得来的;第二,是从他留存于世的器物文玩,比如说尺铭、锉铭、小刷铭、小锯铭上面的铭文而来。

 

沧州纪晓岚研究会名誉会长 李忠智:

 

他使用和收藏的器物上,凡是可以刻字的地方,都镌刻上一些有哲理的句子,既是警戒自己,又是教育后人,其实就是家族中一种文化传统的传承。

 

纪晓岚第六世孙 学者、画家 纪清远:

 

铭文也就是“铭记在心”的意思,它是纪氏家训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家是个书香门第,作为过去的文化人,世世代代以诗书传家。文达公(纪晓岚)十分推举“礼”,即中国的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这非常重要。

 

修身

 

自古以来,家训多首重修身,以此为后人塑造良好的道德操守,而纪氏家训也不例外。纪晓岚生前曾经在一把自己经常使用的木尺上刻了四个字“守正规直”。这正是纪氏家训中对修身最基本的准则。

 

纪晓岚第六世孙 学者、画家 纪清远:

 

尺子有刻度又很直,就是我们所说的标准化的东西,就是暗喻我们做人做事都要有一种准则、为人处世要有规范。文达公(纪晓岚)就是通过这小小的尺子来说明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我们家族里头都知道“守正规直”,我们以祖宗提出的这四个字来要求自己,做人要正直、要有规矩。

 

在“守正规直”之余,纪晓岚还为子孙留下了“四戒”:“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用以让后人在日常行为中保持勤奋修身、淡泊自持的操守。

 

勤学

 

作为一代文豪,他对子女的要求也充满了文人气息,他留下的纪氏家训中,还一再督促后人要认真读书,勤奋好学。

 

纪晓岚第六世孙 学者、画家 纪清远:

 

文达公(纪晓岚)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对联,上联是“过如秋草芟难尽”,下联是“学似春冰积不高”。上联是说人生的过错像秋天的野草一样,你很难把它割除干净,就是告诫我们人生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错误。下联是说做学问不能像春天的冰薄薄的一层,有一句话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告诫我们做学问就要有一种严肃性,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所以这个对联,也相当于我们家族的一个家训。

 

为了督促后人在修身之余做到勤学苦读,纪晓岚在家训中还留下了四宜“宜勤读,宜敬师,宜爱众,宜慎食”,言虽质朴却蕴含深意。

 

清廉

 

纪晓岚长期身居高位,历经宦海沉浮,一生恪尽职守。他在家训中多次深切的期望后人也能做到清廉自律,他叮嘱子孙“贫莫断书香,贵莫贪贿赃。”

 

北京纪晓岚故居馆长 李新永:

 

纪晓岚的家训还有一个“四莫”,其中最经典就是第一句“贫莫断书香”和最后一句“贵莫贪贿赃”。“贫莫断书香”可以说是修身和为人最经典的一个教诲,教导后代即使再贫穷也不要忘了教育和苦读。“贵莫贪贿赃”就是即使你做高官也不能贪图钱财,收受贿赂。

 

沧州纪晓岚研究会名誉会长 李忠智:

 

他(纪晓岚)这个人非常清廉,是有史料记载的。当时朝鲜每年都派使团来了解和考察大清的国情。使团里有一个叫沈永兴的书状官,他曾经写到“纪尚书昀,文艺超伦,节俭清白,一弊裘七八年”。就是说纪晓岚不仅仅文化上是一个高手大家,而且他非常节俭自律,一件破皮袍子七八年都不换。

 

传承

 

守正规直,廉洁自律,书香传家。在纪晓岚之后,纪氏家训深深影响着纪家每一代人。

 

纪晓岚之孙纪树馨,秉承先祖家训,收集整理祖父纪晓岚的文稿,最终编成十四卷《纪文达公遗集》。

 

纪晓岚四世孙纪堪颐,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成为一代民国元老。

 

时至如今,纪氏族人遍布海内,而先祖留下的家训依然是他们处事做人的重要依据。

 

纪晓岚第六世孙 学者、画家 纪清远:

 

我父亲曾经常说,家族的很多规矩都是从文达公(纪晓岚)那时传承下来的。文达公使用和收藏的器物包括那套小工具都留存在家里,遗留给子孙,铭文就成为我们行为的座右铭。他就是要让子孙时刻都能受到教育,告诫后代要做一个正经清白的人、做一个勤学上进的人。我想这些铭文家训不仅仅是对我们纪家有教育意义,即使今天的社会公众看到也会有所感悟。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一种深刻体现和传承。

 

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和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时至今日,纪氏家训中对于修身、劝学、清廉的谆谆教导依然散发着熠熠光芒,值得我们珍视和借鉴。

 

●纪氏家训

 

修身篇

 

守①正规②直。——摘自《尺铭》

 

【注释】

 

① 守:遵守、恪守。

 

② 规:规矩、约束。

 

【释义】

 

“正”和“直”是尺子的两个标准,比喻做人做事既要像尺子一样正直,又要恪守准则和规范。

 

【赏析】

 

尺在心中,量人也量己;尺在身内,量得又量失。只有自己正直,才能去丈量别人;只有自己首先遵守规矩,才能对别人提出要求。在铭文中,纪晓岚将尺子作为立身范世的标杆,将刚正率直、严守规矩作为理想的人格追求,以此来告诫子孙后代。

 

其道维①何?约言之有四戒②四宜③:一戒晏起④,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摘自《纪晓岚家书》

 

【注释】

 

① 维:是。

 

② 戒:严禁、不准。

 

③ 宜:应当、必须。

 

④ 晏:迟、晚。晏起即起床较晚。

 

【释义】

 

教育孩子应有哪些原则呢?简单地说有四戒四宜:一不准贪睡;二不准懒惰;三不准奢华浪费;四不准骄傲。既要遵守四戒,又要规劝四宜:一要勤奋用功,多读圣贤书;二要尊师重道,才能学有所成;三要博爱众人,心胸宽厚;三要节俭、规律饮食,不贪嘴。”

 

【赏析】

 

“四戒四宜”虽然字数不多,听起来也简单质朴,实则含义深刻、内涵丰富,既有对不良行为的告诫,又有正确方向的引导。人生齐家、兴业、平天下的前提,首先是正心修身。正心修身说起来很空泛很难,实则可从一点一滴入手。如果在小事琐事上守住了原则道义,自然就能心正身修。

 

清廉篇

 

贫莫①断书香②,贵③莫贪贿赃。——纪晓岚临终遗训

 

【注释】

 

① 莫:不要、不能。

 

② 书香:读书的风气。

 

③ 贵:入仕为官。

 

【释义】

 

即使家境贫困也不要让后代失学,不能放弃读书、放弃知识;即使富贵了也不能为所欲为、做损人利己之事,特别是不能贪污受贿,要保持自己高尚的人格。

 

【赏析】

 

纪晓岚出生于书香世家,是当时统领文坛的大学者,同时一生为官廉洁、关心民间疾苦,是立身醇谨的清廉朝臣,“莫断书香”“莫贪贿赃”的遗训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勤学篇

 

过①如秋草芟②难尽,学似春冰积不高。——摘自乌鲁木齐阅微草堂堂联

 

【注释】

 

① 过:过错。

 

② 芟:shān,割除。

 

【释义】

 

人身上的过错如同秋天繁茂的野草一样,很难完全割除掉,所以人要不停地改正自己的错过;知识和学问需长期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否则就达不到高深程度,所以做学问一定要持之以恒。

 

【赏析】

 

纪晓岚博学多才,睿智多谋,洞明世事,但仍不自以为是,谦虚学习,不骄不躁,确是勤勉治学的典范。

 

流水周圆①,中抱石田②,笔耕不辍③,其终有丰年。——摘自纪晓岚《水田砚铭》

 

【注释】

 

① 周圆:水流循环,出自于《淮南子》“冰水移易于前后,若周圆而趋”。

 

② 石田:多石而不可耕用之地,在这里指石砚。

 

③ 笔耕不辍:勤奋著书。宋洪适《盘洲文集》卷六十八“伏愿上梁之后,笔耕不辍,书癖休医”。

 

【释义】

 

石砚像农田一样水流循环,笔墨像农具一样耕种不停,勤奋著书总会有所收获。

 

【赏析】

 

古人视砚为田,砚是培养历代文人墨客成名成才的沃土。在铭文中,纪晓岚以水田之形的砚台为凭,将砚台描绘为农田,将笔描绘为农具,认为只要勤奋劳作,终有丰收之时,在引人遐思中披露了稼穑辛劳的付出与五谷丰登的收获之间的必然联系。

 

处世篇

 

治人之道,忌察渊鱼①;治己之道,则污垢必除。言各有当,君子念诸。——摘自《刷铭》

 

【注释】

 

① 渊鱼:指深水中的鱼,比喻别人隐秘之事。

 

【释义】

 

对待别人不能太精明苛刻、求全责备,对待自己却是要有过必改;各种主张意见等等均有其合理正确的一面,大家要记住这一点。

 

【赏析】

 

纪晓岚在清代官场上驰骋近半个世纪,是乾嘉时期公认的文坛领袖。虽官居高位,但做人为官始终坚持“持此以平”原则,能够公正包容、不拘一格地评价各类人才和作品,强调学术独立,所以交友甚广,其友朋知己、门生故吏不计其数,对乾嘉汉学风尚的形成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文章敢道眼分明,辽海秋风①愧友生②。惟有囊中留片石③,敲来幸不带铜声④。——《壬午顺天乡试分校砚》

 

【注释】

 

① 辽海秋风:出自李贺《南园》诗“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意为科举下第的落魄委屈。

 

② 友生:出自《诗经?棠棣》“我有兄弟,不如友生”,这里指考生。

 

③ 片石:砚台。

 

④ 铜:铜钱、钱财。

 

【释义】

 

考生参加考试只需拿出真才实学即可,我作为主考官,能够分辨出文章的质量。如果因为我(阅卷)水平不够而导致考生落榜,我会感到心中有愧。我的口袋中只有一块石头(砚台),即使敲击(口袋)也没有铜钱的声音,所以大家也不要考虑贿赂我。

 

【赏析】

 

纪晓岚一生多次担任乡试、会试主考官和殿试读卷官,直到七十九岁还最后一次主持考试,深谙“笔端一瞬判云泥”的重大意义,既关系到为国家选取人才,又操纵着天下无数士子命运。所以,他执掌文柄廉洁公允,从来都是不辞辛苦,亲自阅卷,反复审核,力图取舍得当,使品学兼优者都能脱颖而出,以免遗珠之憾,真谓是“赫赫科条,袖里常存惟白简”。

 

●采访札记

 

在车水马龙的北京市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有一处坐北朝南、青砖灰瓦、看上去并不是很显赫的建筑,这就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的故居。

 

从十一岁随父入京,到八十二岁在家中去世,这座宅院是纪晓岚一生最重要的宅邸。走进雕花拱门,涌入眼帘的是一所红柱绿梁、精致典雅的四合院。院内有一株紫藤萝和一株海棠,据传均为纪晓岚亲手栽种,至今仍十分繁茂。紫藤盛夏时浓荫如海、香气四溢,形成天然的凉棚。如今院内南北正对着两间屋子,南屋是“纪晓岚纪念馆”,陈列着纪晓岚用过的文房四宝、旱烟袋锅等物件;北屋则是闻名遐迩的“阅微草堂”。

 

阅微草堂是纪晓岚的书房。他曾自题诗云:“读书如游山,触目皆可悦。千岩与万壑,焉得穷曲折。烟霞涤荡久,亦觉心胸阔。所以闭柴荆,微言终日阅。”“阅微”出自最后一句,意思是阅读精深微妙的言辞。

 

今天人们对纪晓岚的认识,很多来自于电视剧里面机智诙谐、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形象。实际上,电视剧的一些情节虽然是杜撰的,但也从侧面反映了纪晓岚的机智博学。纪晓岚作为清代大学者,主持编纂《四库全书》,但仍不忘谦虚勤勉,留下了“过如秋草芟难尽,学似春冰积不高”的堂联家训。

 

除了博学多才,纪晓岚还是一位廉政勤俭的清官。他一生多次担任乡试、会试主考官和殿试读卷官,执掌文柄廉洁公允,从来都是不辞辛苦,亲自阅卷,反复审核,力图取舍得当,使品学兼优者都能脱颖而出,以免遗珠之憾。有感于当时的科场风气,纪晓岚专门题写了一首诗来告诫考生:“文章敢道眼分明,辽海秋风愧友生。惟有囊中留片石,敲来幸不带铜声。”

 

纪晓岚曾经在一把经常使用的木尺上刻了四个字“守正规直”,作为要求自己和子孙的修身准则。他身后并未给子孙留下白银田产,却为纪氏一门乃至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留下了一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专家观点

 

关山远:苦口婆心纪晓岚

 

历史上,纪晓岚声名显赫,因为他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今天,纪晓岚同样大名鼎鼎,是因为一部名为《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电视连续剧。但真实的纪晓岚,并不以口才著称,史载他“口吃善著书”。所以,相比于“铁齿铜牙”,“苦口婆心”更适合纪晓岚--这位官至一品的大学问家,留下了宝贵的“纪氏家训”,在教育后人方面,可谓苦口婆心,值得今人借鉴。

 

“纪氏家训”内容丰富,广为人知的有他对子女的“四戒”“四宜”。四戒是: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四宜是: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四戒”与“四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补充,相映生辉。既告诉后人什么不该做,又告诉后人应该怎么做。这样的家训,既简洁明了,又深刻透彻。

 

纪晓岚这么教育子女,自己是也是身体力行的,比如“戒奢华”,纪晓岚在清朝官员中以清廉俭朴著称,他的学生汪德钺就称:“吾师居台宪之首,据宗伯、司马之尊,登其堂萧然如寒素,察其舆马、衣服、饮食,备数而已,其俭也若此。”

 

除了“四戒”“四宜”外,“纪氏家训”还有“四莫”:“贫莫断书香,富莫入盐行;贱莫做奴役,贵莫贪贿赃。”跟“四戒”“四宜”相比,“四莫”着重强调的是一个人处理贫富、贵贱关系时的“底线思维”,再穷也不能放弃读书,做再大的官,也不要贪图钱财。

 

史载“纪昀胸怀坦率、性好滑稽,然骤闻其语,近乎诙谐,过而思之,乃名言也”,今天读“四戒”“四宜”“四莫”,犹如听一个老夫子絮絮叨叨,讲如何做人做事,细细琢磨,“乃名言也”。

 

值得一提的是,“纪氏家训”,并非纪晓岚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基于他的人生经验,某些经验还堪称惨痛。

 

比如“戒骄傲”,纪晓岚年轻气盛时,也有过骄傲的教训。他是科场骄子,但并非一帆风顺。清乾隆八年(1743年)八月,纪晓岚参加科试,获第一名,在这么好的成绩面前,他开始自满起来,翌年回乡乡试,他只考了个四等。4年后参加会试时,也因为太过自负而被挡在了进士的门槛之外。

 

但相比接下来的人生经历,科场偶尔失意,就不算什么了。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6月,两淮盐政卢见曾因有营私贪污行为而被革职查办,纪晓岚因为通风报信而被发配乌鲁木齐。同年十月,被遣戍乌鲁木齐赎罪。

 

《清史稿》对这一段的记载为:“昀为姻家,漏言夺职,戍乌鲁木齐。”纪晓岚与卢见曾是姻亲,纪晓岚的长女嫁给了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文。卢见曾是退休6年之后被牵扯进“两淮盐引案”的,时年79岁,经过审查,卢见曾在前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一共收授盐商贿赂价值万余元之古玩,被判绞刑,但他很快就瘐死狱中。

 

因乾隆修书需要,由大学士刘统勋荐举,将纪晓岚从新疆召回。刘统勋是什么人?刘罗锅刘墉的父亲。历史就这么串起来了。

 

有了上述故事,纪晓岚“四莫”中特意强调的“富莫入盐行”,就能理解了。有清一朝,盐为国家专卖,利润居一切行业之首,堪称暴利行业,历来官商勾结,污浊不堪。有卢见曾的惨案在前,纪晓岚更不愿意子女“富贵险中求”。顺带说一下:卢见曾的孙子、纪晓岚的长女婿卢荫文,才华横溢,但考中进士后终生不愿为官,46岁即告归故里,隐居山林了。

 

“纪氏家训”中的“贵莫贪贿赃”,也是基于血泪教训的。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月,纪晓岚次子纪汝传在担任九江府通判时因渎职拖欠赋税而犯法,他也跟着受牵连,吏部决定将其降职调任,乾隆知道后改判为降三级留任。

 

从一个恃才傲物的青年,到一个苦口婆心的老者,纪晓岚沉浮官场五十载,通晓做人做事的大智慧,他在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上这么写道:“当世宦家子弟,每盛气凌轹,以邀人敬,谓之自重。不知重与不重,视所自为。”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一个高级干部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干子弟如何赢得别人的尊重?不是基于父荫的盛气凌人,而是靠自己的奋发有为。

 

纪氏后人多有才俊,譬如纪晓岚四世孙纪堪颐,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成为一代民国元老。可以说,纪晓岚留下的家训,对于后人有着巨大影响,也给今人无穷的启迪。

 

纪清远:家规铭文,字字珠玑

 

我们常说: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子孙后代能否健康成长取决于家庭的教育,的确如此。中国的家庭都特别关心子女的成长,有“子不教,父之过”之说法。

 

我的七世祖纪容舒(纪晓岚之父)曾任京师南新仓监督、云南姚安知府等职,为人正派,胸怀磊落坦荡,有古君子之风。乾隆二十七年,纪晓岚任福建学政,他曾去福建看望纪晓岚。传说某屋闹鬼,但是纪容舒不信邪,毅然住在那间房子里,结果也平安无事。他借此教导儿子,“人的心思,慈祥为阳,歹毒为阴;心底坦荡为阳,阴险为阴;正直公允的为阳,私心曲理为阴。所以易象中以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如果立心正大,充满阳刚之气,即便有妖邪魅,正人君子岂能被鬼袭击?”

 

作为书香门第,文达公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留下了许多教导子孙后代如何做人处世的告诫。他为子女题写对联“过如秋草芟难尽,学似春冰积不高”。上联告诫子女人的过错像秋天的野草一样,很难割除干净,所以人要不停地改正自己的过错。下联告诉子女做学问要持之以恒。做学问如果像春天的冰一样,肯定不够扎实,包含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意思。

 

此外,他对后代的教诲往往在器物铭文上记之:如《尺铭》“守正规直”。告诫做人做事要像尺子一样有准则、守规矩。

 

《掸扫帚》中则说道:“帚有秃时,尘无尽期。然一日在手,则当一日拂之”。

 

《砚铭》写“石出盘涡,阅岁孔多。刚步露骨,柔足任磨,此为内介而外和”。主张做人内刚外柔,既有原则性又要有温和态度。这些铭文就成为我们行为的座右铭,祖祖辈辈的传承下来,告诫子女要做一个正经清白的人,要好好学习,这就是家训。我想今天不仅仅是对纪家,在社会上,只要是人们看到这些铭文家训,都会有所感悟。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一种深刻体现和传承。

 

(学者、画家纪晓岚第六世孙 纪清远)

 

李新永:所以闭柴荆,微言终日阅

 

纪晓岚作为清代大学者,一生嗜书如命,曾有词句:“读书如游山,触目皆可悦。千岩与万壑,焉得穷曲折。烟霞涤荡久,亦觉心胸阔。所以闭柴荆,微言终日阅。”有记载纪晓岚官礼部尚书职,朝议结束后即回家读书。

 

纪晓岚修编《四库全书》期间更是尽职尽责,敢于担当责任,有错即纠正。这在他题写的很多铭文警句上都有所体现,如荷叶砚铭文“荷盘承露,滴滴皆圆,可譬文心,妙造自然”,又如纪晓岚文房器水滴有铭文“精于蓄聚,而不吝辑注,虽富乎何恶。”

 

纪晓岚于1805年去世,嘉庆帝派内务府大臣来纪府吊唁,并特批准拨库银500两为其治理丧事,并亲自撰写墓碑吊文。有清一代,开鲜有之例。

 

(纪晓岚故居馆长 李新永) 


梁曦:百姓心中清官能臣的榜样

 

纪晓岚是乾隆、嘉庆时期的文坛领袖,为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纪晓岚更是一位有作为的能官。他为官仁厚,深深关心民间疾苦,成为百姓心目中清官能臣的榜样。他认为:“教民之道,因其势则行之易;拂其势则行之难。”斯人虽去,风范长存。如今,参观纪晓岚故居的游人络绎不绝,谈论着他的奇闻逸事,更景仰他为政清廉的品德。

 

(《经济日报》出版社副社长梁曦)


李忠智:性耽阒寂,不入浊流

 

纪晓岚任左都御史和礼部尚书,身居内廷,他坚持不入浊流,严于律己,清白节俭。朝鲜书状官沈永兴在向国内的报告中写道:“纪尚书昀,文艺超伦,清白节俭,一弊裘七八年。”

 

当时朝鲜每年都派使团到北京,他们有了解中国、考察中国的使命。书状官是使团的重要成员,作为“局外人”他们的观察是客观准确的。

 

纪晓岚的门生、安徽怀宁人汪德钺在《纪晓岚师八十寿序》里写有这样的话:“吾师居台宪之首,据宗伯、司马之尊,登其堂萧然如寒素,察其舆马、衣服、饮食,备数而已,其俭也若此。精力绝人,巨细毕究,自束发以逮服官,书卷则寐食不离,簿书亦钩考维严,其勤也又若此。性耽阒寂,不乐与名流相征逐,公退后,闭门独坐,冲然自得,其静也又若此。”在这位门生、下司的眼中,纪晓岚俨然一个性情孤寂的廉吏硕儒。

 

(沧州纪晓岚研究会会长李忠智)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