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冬晖】坚持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化信仰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17-07-01 22:24:02
标签:


坚持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化信仰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之际

作者:潘冬晖(中山市国学促进会秘书长)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六月初八日己丑

           耶稣2017年7月1日

 

《彖传》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已化成天下。”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信仰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性活动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广义文化中的精神层面或者精神文化。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信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对某种主张、主义、价值观极其相信和尊敬,并发自内心深处拿来作为自己的行动持之以恒的指南或榜样。

 

文化自觉首先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本土文化的觉醒和认同,包括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来历、发展、特点、趋势、规律、地位和作用有正确的认识;文化自觉也包括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对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等有正确的认识。1997年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北大首次提出“文化自觉”的观点: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体现了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特性的体认,明白自身文化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并自觉承担起文化责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八个关键字鲜明地揭示了这一点。费老认为,经济全球化后文化接触中的大波动必然会到来,迟早要发生的,我们要有准备地迎接这场世界性文化大论争。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承认我们中国文化里边有好东西,进一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我们的历史,以完成我们“文化自觉”的使命,努力创造现代的中华文化。另一方面了解和认识这世界上其他人的文化,学会解决处理文化接触的问题,为全人类的明天做出贡献。

 

文化自信的前提则是主体对自身文化的清醒判断与态度选择,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坚信自身文化具备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没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容易变成夜郎自大,而使文化陷入故步自封的泥潭;没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也可能沦为妄自菲薄,导致文化缺少发展的动力而停滞不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在多个重要场合中将文化自信与道路、理论、制度三大自信并提,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之所以文化自信更基础,因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道路、理论和制度是对文化核心的具象化和延伸。特别是对党的信仰理念的自信和坚守,奠定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之所以文化自信更广泛,是因为文化极强的渗透性和持久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以无形的意识或观念,影响有形的现实和存在。之所以文化自信更深厚,是因为对文化认同产生的凝聚力可以贯穿于个体、社会到国家层面,价值理念一经认同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根植于人们的头脑和骨髓而产生的文化DNA,不会轻易受到外界强制力的改变。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必然结果和深远目标,文化自信能使理论自信更有理性、道路自信更有行动、制度自信更有保障。

 

文化自信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口号。“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不懂中国历史,尤其是不懂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史和奋斗史,不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发展史,就难以理解文化自信的丰富历史内涵;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传入的时代背景、历史的必然和意义,就不懂得为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三大源泉。文化自信既是基于我们民族苦难和奋斗史的文化自觉与自豪,又是我们民族寻找自身伟大复兴之路的文化史的历史展示。这是一种既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又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既积极奋进又不卑不亢的文化精神。我们要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建设文化大国、文化强国。

 

有些人说,中国人没信仰。的确很多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中国几千年来,也都不是宗教信仰大国,但没有宗教信仰绝不等于没有信仰。信仰具有多种形态,包括政治信仰、宗教信仰、文化信仰、科学信仰乃至生活信仰等等。其中,文化信仰不仅是一种坚定的信仰,而且它不排斥宗教信仰,具有极大的共融性。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延绵至今,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民族有文化信仰。同样,中国共产党在96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紧紧依靠人民,带领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这个政党以及绝大多数党员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坚定的政治信仰。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信仰。这种信仰有别与宗教信仰,不像宗教信仰那样具象化。西方的宗教信仰往往都会具象化为一个神或者多个神,其以个体化、人形化的形态展现出来。就如佛教的释迦摩尼、基督教的耶稣,这些都是精神、信仰具象化产生的。而我们中国没有这种统一具象化的“神”,但我们有中国精神,有着一直引导、影响我们发展的中国之“道”。我们既有“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箴言,也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既有尚和合、求大同的社会追求,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实践观,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既有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优良品格,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尚仁爱、坚守正义的为人之道,也有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修齐治平、兼济天下的理想抱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观念,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还有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等。这些代代相传、文脉不断的价值理念信条,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性格禀赋、民族特性,架构起中华儿女的心灵空间,维系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维系着泱泱大国的社会秩序,维系着中华儿女的共同情感,构建起了让中华民族5000年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衰的思想理念、民族精神和文化信仰。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并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又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共产主义政党。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不仅要从中汲取治国理念、为政智慧,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普遍性的生存智慧。中国共产党还是一个具有高度政治信仰和文化信仰的辩证唯物主义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文化自觉是民族复兴的基础,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加速度”,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向心力”,而文化信仰则是传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恒动力”,是坚持中国道路的“稳定力”。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强调,“要融通党的优良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文化,努力实现党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不移、锲而不舍地将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增强和构建与时俱进的、符合时代需要和未来发展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信仰,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

 

注:本文为2017年6月30日在甘肃舟曲“一带一路”国学文化翠峰山高峰论坛上的主题发言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