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艺术学论丛》新书发布暨读者见面会在济南举行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7-05-22 22:39:51
标签:


 

 

《儒学与艺术学论丛》新书发布暨读者见面会在济南举行

来源:中国山东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四月廿五日丁未

            耶稣2017年5月20日


 

中国山东网5月20日讯(记者 马文文)为有效推动中国儒学与艺术学理论跨学科阐释与研究成果的推广和传播,5月20日上午,山东大学出版社、山东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儒学与艺术学论丛》新书发布暨读者见面会活动在山东书城举办。

 

 

 

《儒学与艺术学论丛》新书签售会现场

 

《儒学与艺术学论丛》总主编张积强携众作者以及特别嘉宾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傅合远教授和周纪文教授,在向读者介绍丛书的同时,重点就儒学对我国艺术主要门类的重要影响、儒学与艺术的密切互动等主题展开探讨。诸城派古琴传承人王笑天携弟子配合活动内容献上古琴曲《石上流泉》和琴筝合奏《阳关三叠》,为活动营造了古朴雅致的艺术氛围。现场吸引了上百位热心读者的参与,他们认真聆听作者和嘉宾发言,积极与作者互动。会后还踊跃购书,找作者签名,场面热烈。

 

 

 

活动中,总主编张积强首先介绍了《儒学与艺术学论丛》项目是基于国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大背景、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发展定位与学科研究现状而提出并启动的,经过了三年磨一剑的艰苦写作过程,终于向社会交出了一套包含五个专题、共100余万字的精品著作答卷。这是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更名建院以来高点定位、创新发展思路的有效体现。《儒学与艺术学论丛》立足于艺术整体和艺术本体视角,重点梳理和探讨儒家的艺术观及儒学对艺术的各方面影响,区别于以往从文艺、美学或哲学视角对儒家思想进行的相关研究。这是一个跨学科研究,涉及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它的完成不仅有助于填补儒学与艺术学交互研究的空白,而且有力推动了儒家艺术思想的当代阐释与转化,更具现实性和当代价值。丛书出版以后,得到了众多专家的高度评价,社会反响很好。今天丛书作者来到山东书城,是希望能够倾听来自广大读者的声音,接受市场的检验,实现科研直面大众的有效尝试。紧接着,《儒学与艺术》作者赵艳喜、《儒学与音乐》作者安啸梅、《儒学与舞蹈》作者邱晓晨、《儒学与戏剧》作者赵峰、《儒学与曲艺》作者徐华云分别介绍了每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价值所在。

 

 

 

《儒学与艺术学论丛》总主编张积强

 

特别邀请嘉宾傅合远教授充分肯定了《儒学与艺术学论丛》的选题意义和写作价值。他指出以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当前学术界对儒学和艺术学分别进行独立研究的成果颇多,但关于儒学与艺术交叉的系统研究却仍很薄弱。这不仅与儒学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极不相称,更不能满足对于传统文化整理研究日益广泛深入的需要。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选择儒学与艺术学的跨学科研究不仅敏锐地抓住了学科研究的薄弱点,呼应了时代需要,而且写作过程中强力整合各方面力量,尊重科研规律,三年磨一剑,体现了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当仁不让的学术思想和学术风格。论丛的五个专题各有特色,或偏于儒家论艺的历时性梳理,或主于儒学与艺术本体的结构性分析比较,宏观着眼,微观立论,深入探讨儒学与艺术的密切关联与互动历程。这种跨学科研究不仅对于深刻把握中国艺术理论和艺术发展史都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当代文艺理论和创作提供学术支持,对当代艺术创作和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参考意义。傅教授也指出儒学与艺术学的交叉研究是一个宏大的选题,所需挖掘和研究的学术点极为丰富。目前已出版的《儒学与艺术学论丛》五册书还仅是一种宏观层面的梳理,很多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挖掘,有的观点也要继续推敲。未来,希望山东省艺术研究院能够将这个选题做深做细,做成山东乃至全国范围内响当当的学术品牌。

 

周纪文教授也指出《儒学与艺术学论丛》的出版意义重大,成果喜人。儒学对艺术各门类有着深刻的影响,值得认真研究和梳理。但由于我国艺术学学科在2011年才真正独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儒家的艺术思想研究大多被儒家文学观、儒家美学观和儒家礼乐思想等研究所取代。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的《儒学与艺术学论丛》研究项目扎根山东的本土文化,立足传统,找准了山东人最应该做的研究点,既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也将为未来文化艺术的研究开拓新的领域。已出版的《儒学与艺术学论丛》五册书有的资料翔实,不尚空言,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体现了学术的严谨性,延续了传统文史学科的优良学风;有的将理论与艺术创作实践有效结合,立足于理论指导实践,探索儒家思想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创造性转化和形象阐释。希望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继续把握研究方向,明确研究目的,丰富研究内容,多出学术精品,扩大社会影响力。

 

最后,读者们围绕儒家艺术思想的当代价值、丛书的写作困难、丛书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等问题踊跃提问,作者们一一给出了精彩的回答。这次活动是山东省艺术科研工作者首次集体走进山东书城,与读者进行亲密接触,接受社会检验;是山东省艺术科研工作者探索有效推广研究成果,推动理论联系实践,积极践行弘扬儒家思想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有益尝试,必将对推动儒家艺术思想的当代阐释与转化、我省艺术创作实践健康发展和山东文化强省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儒学与艺术学论丛》为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齐鲁文化传承传播工程”重点科研项目,2014年入选山东省文化厅“大师引进工程”重点项目。2015年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研究阐发类儒学重大基础研究工程项目,2016年12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儒学与艺术学论丛》包括《儒学与艺术》《儒学与音乐》《儒学与戏剧》《儒学与曲艺》《儒学与舞蹈》五个专题。每个专题独立成册,共100余万字,图片100余幅,均为独立研究成果。五个专题既有作为丛书的鲜明共性,又不乏每个专题的独特风格。丛书横向分析了从孔孟以来的儒家关于艺术各方面的思考和思想,纵向梳理了儒家艺术思想对中国艺术史的影响,其中又涉及文学、戏曲、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艺术门类横向间的比较分析。在方法上,主要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尤其注重使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科学严谨地展开理论研究。同时,丛书的写作过程中又特别强调语言的通俗易晓,以达到让更多的人能够读懂、看懂,进一步了解儒学与艺术的密切互动。丛书写作追求学术性与普及性兼顾,力求成为通俗晓畅的理论著作和态度谨严的通俗读物。

 

《儒学与艺术学论丛》立足于艺术整体和艺术本体视角,重点梳理和探讨儒家的艺术观及儒学对艺术的各方面影响,区别于以往从文艺、美学或哲学视角对儒家思想进行的相关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该套丛书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当代价值。

 

《儒学与艺术》,作者赵艳喜,从历时性和结构性的视角重点梳理了儒家的艺术功能观、艺术创作观、艺术审美观,选编历代儒家论艺的代表性史料,兼具学术性和资料性,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中国艺术理论和艺术发展史研究,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

 

《儒学与音乐》,作者安啸梅、刘宇新,分为《儒学与“乐”》《儒家论“乐”》上、下两编,在突出音乐本体和儒学本体比较研究基础上,用跨学科的思维深入思考“音乐的儒学”和“儒学的音乐”,将集华夏哲学之大成的儒学与音乐“美”的本质结合在一起探索、研究,具有创新意义。

 

《儒学与舞蹈》,作者邱晓晨、徐成龙、王瑶,从中国古代舞蹈中的儒家思想,儒学影响下的汉族民间舞蹈,儒学对近现代舞蹈、舞剧的创作与发展的影响及意义等几个方面比较梳理了古与今、庙堂与民间、中与外、不同民族、不同类型舞蹈形态与儒学的密切关系,对于深化舞蹈思想、舞蹈形态、舞蹈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儒学与戏剧》,作者赵峰、高志娟、李磊、张艳,系统、详尽地阐述了儒学与中国戏剧在生成机制、创作主体、内容功用、本体特色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与互动,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出儒学对中国戏剧的重要影响,对于深入阐发儒学对中国艺术的深远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儒学与曲艺》,作者徐华云、王力、王燕、张婷婷,重点从曲艺的演变历程、曲艺创作主体、曲艺作品内容、曲艺艺术手段、曲艺传承方式和曲艺演出习俗六个方面,阐述儒学对曲艺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从一个新的角度观照了曲艺的文化特色及演进规律,充分揭示儒学与曲艺的当代价值及对全人类的普遍意义,有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21世纪世界文化格局的构建。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