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康震:让中国诗词火起来、活起来、传下去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17-02-09 18:33:38
标签:

 

 

让中国诗词火起来、活起来、传下去

受访者:康震

采访者:《朝花周刊》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正月十三日丁卯

           耶稣2017年2月9日


 

编者按:“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之语。着眼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代经典诗词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正当《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发布之时,确实如杜诗所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在海内外受众中引发了极大关注与参与热潮,也引发了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当代获得更好发展的话题。我们连线大会点评嘉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请他从题库设计、流程创新、点评方式等环节,剖析这场普及性、专业性和趣味性并重的“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对于推动中国优秀诗词文化传承的意义。

 

中国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传统文化中最能展现中国人情感世界、审美世界,最能感受和体现时代风云变化的艺术形式。如何将中华优秀诗词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以及蕴藏其中的优秀价值观念、理想道德,传递给社会大众,就成为研究古代文学的学者与传媒界共同应当承担起来的时代使命

 

“诗词大会”在某种意义上恰是实现或正在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今天诵读古典诗词,提供给当代人的,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新体认,对中国经验与情感的新感受。我们要让古老的诗词转化,一定要进入到当代生活,才能发挥文化作用。使之可以操作,可以量化,甚至可以与现代娱乐媒体相结合,以衔接古今,探索未来

 

向大众普及,把古老诗词“玩”起来

 

朝花周刊:大赛组委会是如何设计策划,并建立强化“文化基因”的题库的?

 

康震:我在今年中国诗词大会开场的时候,吟诵了一古一今两位诗人的诗句,一古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当时说,这句词道尽了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遗产,也充分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一今是毛泽东同志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当时说,今天我们在场的所有人包括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是今朝的风流人物,我们也一定能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我们这个时代的风采。

 

这个开场白表明了我对诗词大会的期待,也正是我们当初设计诗词大会的初衷与指导思想。中国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传统文化中最能展现中国人情感世界、审美世界,最能感受和体现时代风云变化的艺术形式。因此,如何将中华优秀诗词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以及蕴藏其中的优秀价值观念、理想道德,传递给社会大众,就成为研究古代文学的学者们与传媒界共同应当承担起来的时代使命。

 

这个工作要做好,必须要解决好两个问题:第一、中华诗词毕竟是高雅艺术,如何在电视上与大众分享,要将高雅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第二、既然是诗词大会,就还要有一点竞赛性,如何将诗词的内容融入到竞赛的规则中。换言之,诗词的高雅性与传媒的通俗性还有竞赛性结合起来,不是容易的事情。

 

在第一季大赛结束之后,大家经过反复讨论,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怎样才能把古老的诗词“玩”起来?可以说,能“玩”起来,才是真正的挑战。

 

所以,要把第二季办成第一季的升级版。编导和专家们首先把诗词题库做了进一步拓展。入选节目的诗词,从《诗经》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涵盖中国文学史。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节目用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带领大家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

 

我当时建议,应当在第二季中加入毛泽东诗词,理由有三:一、他是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他的诗词是红色革命文化的代表,可以很好地引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他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袖,他的诗词表现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伟大历史进程,是一部伟大的当代诗史;三、他是伟大的艺术家,是古典诗词古为今用的杰出代表,在用古体诗词展现当代社会生活方面很有代表性。

 

赛程接地气,现人人“拼”诗词盛景

 

朝花周刊:为追求创新和普及,在类似文化知识比赛的形式里,《中国诗词大会》的流程设计是否有其特殊性?

 

康震:在比赛规则上也有创新,用充满不可预知性的一对多、点对面的多维度PK模式,避免了场上选手互动不足的缺憾。

 

同时,节目组还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吸引观众与场上选手同步答题。我们可以去看看“大会”的官微,看全国人民答对了多少。都是即时的,这一个个数字,就可以说明“大会”有多热,诗词有多热。形成了人人说“大会”、人人“拼”诗词的盛况与“年景”,这就是热度,这就是普及性,这就是全民性吧!

 

为了增加节目的竞赛感,增设了“一对一”对抗的“飞花令”环节。节目借鉴了古人的诗词之趣,每场比赛增设一个关键字,由场上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第一名,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更惊险,更刺激,事实证明,这个设置,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收视反响。基于这个思路,本来上一季有五个选手上场,比较拖沓,现在减为四个,节奏明快了,板块也突出了,大小循环赛的赛线推进,则加速了。

 

优化节目的形式感,舞美设计也随之全面升级。3600平方米演播室搭建绚丽水舞台,波光粼粼中倾听诗意人生。多种超炫大屏幕背景,与诗词内涵有机、完美地结合,视觉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百人团答题时大屏幕“万箭齐发”,继之以帆船或沉或升,营造了紧张的竞赛氛围——如同大片。

 

也许,这也是第二季受热捧的重要原因之一:更接地气了。

 

点评真性情,传递诗情也传递价值观

 

朝花周刊:作为“大会”的多场专家嘉宾和学术顾问,您突破书本上的叙述,采用激活中国人情感记忆的具有个性的感悟式点评,这又是出于何种考虑?

 

康震:在第一季点评时,我比较注重知识性讲解。而在第二季,我更注重激情渲染与个性讲解,知识点在现场的感受中,固然很重要,但在一瞬间能把观众带入诗词的情境中去的,这应该是最重要的,这就需要点评嘉宾用真性情、真感受、真个性来带动观众,带动现场,带动氛围。我曾经久久反思这样一个问题:从诗词点评的角度,我们到底能为观众带来什么?在我看来就是:要在短暂的现场时刻,震撼人心、激动人心,现场点评与写点评文章不一样,现场点评要求直指人心、直面人心,用简洁精练、生动活泼的语言直接命中主题,命中观众心中的期待。点评要接地气,让大家不但听得懂,听得进去,还要能听得入神——不仅讲出知识点一二三四,还要讲出蕴含诗词中的价值观,要用自己全部的热情,点燃一首诗词的意境,点燃蕴藏在诗词中的生命体验。

 

点评诗词,如果自己不感动,那又怎么感动观众?我希望自己能够将诗词的生命、诗词的灵性、诗词的感动表达出来,传递给观众,我希望自己能够将那些诗人的个性、理想、期待与魅力传递给观众,我也希望在现场点评的时候,能够将自己真实的性情与诗词的性情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可以这么说,我在讲诗的时候,就是把自己放在了诗里。更多体验,而不是更多阐释。对于诗词的美妙,更多地从人生和情感方面,从其美在何处、妙在何处、令人赞叹在何处切入,引导观众感同身受去体会诗词中的温暖和情意。

 

中国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几千年都没有变。时代在变,生活在变,而文化的“情感”永远不变。那就是我们的文化血液,中国诗词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式具有持久的稳定性,持久的传承性、创新性。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传统,就是我们的文化血统。

 

提供新体认,让古老诗词进入当代生活

 

朝花周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日前正式公布。“中国诗词大会”作为综艺节目,该如何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工作?

 

康震:第二季诗词大会在今年的大年初二,1月29日开始首播。《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是在“大会”播出期中发布,确实如杜诗所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意见》里对其背景、意义有具体的阐发,《意见》使文化传承与创新有了抓手,尤其是其中的关键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我觉得我们现在做的“诗词大会”,在某种意义上恰是实现或正在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我看来,我们今天诵读古典诗词,提供给当代人的,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新体认,对中国经验与情感的新感受。

 

我们所选的诗词,有表现人情之美的,有表现日常生活之美的;有表现乡愁的,有送别诗,有赠答诗,有友谊,有爱情,有爱国、忠诚与孝道等等,具有中国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展示……这其中包含的很多传统价值观念,依然在今天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历史传承,但在形式和内容上,却并不拒绝当代转化。

 

比如说孟郊的《游子吟》,那是对母爱的歌颂,可千古同唱。但同为父母心,内涵在,在今天的表现却不一定要“缝衣”,可以打电话,可以发视频,可以要求儿女“经常回家看看”,“发个短信啊”,“发个微信啊”……

 

再比如“父母在,不远游”这样的话,在古代有效,在今天无效,因为交通发达了,离家回家,都变得很容易了——对这样传统的思想观念,确实应该积极地去理解与发展。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我们结合了当代特点,尤其是采用了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法,目的就是让古老的诗词转化,一定要进入到当代生活,这才能发挥文化作用。使之可以操作,可以量化,甚至可以与现代娱乐的媒体相结合,以衔接古今,探索未来。

 

“中国诗词大会”火了,这也说明了人民大众对优秀文化是如此渴望,我们有广大的诗词爱好者,有诗词最好的群众文化基础,这也终究是让人兴奋的!我们也衷心期待着,每年春节,“中国诗词大会”都能够出现在荧屏上,成为全国人民共享的新年俗和文化盛宴。

 

【嘉宾介绍】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诗词、散文与文化研究。2005年至今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李白》《杜甫》《唐宋八大家系列》等专题讲座百余集。多次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等栏目担任专家评委。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