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书院举办研讨会,寻找改善生态环境的标本兼治之道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7-01-11 21:32:13
标签:

 

原标题:大变革时代中的文明、秩序与生态危机

来源:“弘道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腊月十四日戊戌

           耶稣2016年1月11日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是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生态危机日益凸显。尤其是近年来,雾霾笼罩在中国大地,困扰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深爱着这片土地而又饱受雾霾之害、志在重建良好秩序的儒家学者,对此全民关心之大问题,不能不有所回应。

 

为此,弘道书院于2017年1月11日邀请儒门同道,基于儒家义理,整全视野,寻找改善生态环境的标本兼治之道。

 

弘道书院院长姚中秋教授首先在致辞中指出,当下的生态危机正引发社会群体间相互猜疑和指责,并且中华文明的正当性也遭到质疑。致力于复兴文明的儒者应有所担当,直面生态问题并思考解决之道。

 

 

 

(刘悦笛先生)

 

雾霾围城,必有其缘起,社科院刘悦笛研究员认为,当今中国面临的雾霾问题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不能脱离人而思考雾霾治理。面对雾霾,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中的人化自然的视角思考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将美学引入环境伦理之中,建设美善合一的基本价值观。

 

 

 

(韩星先生)

 

雾霾的治理当然不能停留在价值观层面,中国人民大学韩星教授提出了相对完整的体系,指出解决雾霾问题需要改变中国当今的发展模式,以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一体的有机整体宇宙观的发展模式为导向,摆正经济发展的位置,尊重需求的同时节制欲望。

 

 

 

(姚中秋先生)

 

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存,所以污染的治理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参与。姚中秋教授认为在雾霾治理中人人有责,政府、企业、个人都应当担负起责任,并提出当今中国应当重新选择生活之道,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从儒家义理超越物质维度考虑发展问题。

 

 

 

(方朝晖先生)

 

清华大学方朝晖教授认为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历史阴影下的富国强兵思维模式,以及进化论的历史观,导致人们内心深处不得安宁、无暇顾及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之道在于建立真正公平合理的社会,使人们能够在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下追求宁静闲逸的生活。

 

  

 

(任文利先生)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任文利副研究员从敬畏与节制的角度展开了论述,指出政府和人民都要对天有敬畏之心,在依靠天地万物生存的同时要担负起社会责任,改变以物质以及人欲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并结合《周易》中的“节”卦讨论了如何实现节制。

 

 

 

(王心竹女士)

 

毫无疑问,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是当下生态危机的重要因素。中国政法大学王心竹教授认为应当改变以经济为主导的绩效考量标准,更多关注人与环境,在满足人的生存上思考节用问题,同时还要强调个体道德和人对于自然的责任。

 

 

 

(杨恒均先生)

 

在雾霾肆虐的日子里,许多人对雾霾治理持悲观态度。杨恒均先生则认为,既然APEC蓝、阅兵蓝能存在,那么我们就要相信雾霾是可治理的。但是实现此所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巨大的,因为其关切于众多企业以及个体的生存。因此,雾霾治理需要协调多方利益,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梁涛先生)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梁涛教授指出当下直线进化论思维模式给中国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强调了当下中国应当回归中国传统中循环往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追求财富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诚如姚中秋教授所言,雾霾治理,人人有责,生态危机已经到来,逃避无济于事,唯有正视问题才能寻求解决之道。希望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的雾霾能够唤醒每个人的责任心,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勠力同心,共同抗霾,相信雾霾终将散去。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