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风家训的意义与影响——专访孔子76代后裔

栏目:家风家训
发布时间:2016-12-07 19:15:44
标签:

孔氏家风家训的意义与影响——专访孔子76代后裔

来源:山东省纪委监察厅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十一月初三丁已

          耶稣2016年12月1日

 

 

今天我们邀请到孔子76代后裔、曲阜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孔令绍做客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在线访谈,围绕“孔氏家风家训的意义与影响”这一主题和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对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

 

问: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孔子故里曲阜时,向全社会释放出重视传统文化、重视儒学的标志性信号;2014年9月24日,习总书记出席北京孔子诞辰2565周年纪念活动,并作重要讲话。在这之后,全国各地都相继开展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作为山东,理应走在前列。您的家乡曲阜就深入开展了家风建设活动。首先请您谈谈对家风的认识?

 

家风是一个家庭经过世代凝聚并沿袭下来,对其家庭成员有直接影响和心理暗示作用的家庭文化传统。同时,家风也是家庭成员道德素养、精神风貌和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

 

问:家风的影响对于个人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那么,您认为家风是怎么产生和形成的呢?

 

可以这样说,家风是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没有家庭教育的家庭,是不可能产生成型的家风;没有严格教育的家庭,就不会形成优秀的家风。在这里还要强调一点,良好的家风只有在一个有较好文化素养的家庭中才能够得以有效地传承。

 

问:我们知道,孔氏家族沿袭2500多年,不随朝代的更迭而沉浮,不为统治者的政治变迁所动摇,世代相传,苗裔四布。孔氏家族的家风也成为孔氏族人乃至很多中国人的行为规范。那么,请您介绍一下孔氏家族的家风吧。

 

孔氏家族的家风源于孔子。首先应该强调的是,孔氏家风是在一个文化世家的背景下产生和传承下来的。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承前启后的第一人。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就是关于做人的学问,他第一次为人类社会制定了做人的标准。儒家为人们确立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纲目的人生目标和路径。为此,孔子倾毕生精力进行探索,如何通过对人的教育和启迪达到人性升华,从而让人们在关心自己的同时,也关心他人和社会。这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以文化人”。

 

孔子把培养人、塑造人作为终生使命。他以身作则,做仁人君子;也期待着、引导着、教化着社会上所有的人成为仁人君子。与此同时,他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教育更是倍加重视,这才有了孔氏家风。

 

大家知道,孔子三岁丧父,母亲为了给他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带着他背井离乡来到鲁都阙里。在母亲颜徵在的精心培养教育下,孔子小小年纪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少年君子和博学之士。母亲去世时,他才17岁。19岁时,他结了婚,后来生了儿子孔鲤。这时候,孔子深深地懂得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他决心像母亲那样,把子孙后代培养好、教育好。

 

那是一个静谧的清晨,东方的第一缕阳光穿过树阴,庭院里映射出斑驳的光,这个时候,孔子一个人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这时,小孔鲤又蹦又跳地走了过来。孔子叫住儿子,深情地问他:“儿啊,你学《诗》了没有?”孔鲤回答:“没有。”孔子就谆谆教诲儿子:“不学《诗》,无以言。”

 

又是一天,孔子一个人站在院子里,这时候小孔鲤又走了过来,孔子又关心地问他:“学《礼》了没有?”“没有。”孔鲤回答。这时候,孔子就说:“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对儿子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却又十分严格。一天,他问孔鲤学习《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了没有,并教育他说,不学《周南》和《召南》就像一个人面对墙壁傻站着一样。

 

这就是孔氏家族历史上著名的“诗礼庭训”。经过了两千多年的传承,这就成了我们孔氏家族的家风。今天,矗立在孔庙承圣门内的“诗礼堂”就是当年的见证。

 

问:“诗礼传家”的良好家风,对孔氏家族的后人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孔鲤在孔子的严格教育下,知《礼》明《诗》,通晓儒术,只是先于父亲英年早逝。这时候,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也相继去世,这不禁给了孔子巨大的打击。从此以后,孔子对聪颖机敏的孙子子思就加强了教育。子思不仅“世不废业”,而且继承发展了孔子学说,他与后来他的再传弟子孟子一道形成了著名的“思孟学派”,成为孔子以后儒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那么,从孔鲤到孔鲋,孔家八代单传,人丁稀少,但是家庭教育却严格有加。孔鲋时代,秦始皇兼并天下,焚书坑儒,大肆破坏传统文化。这个时候,孔鲋就敢于担当大任,他把孔子精心整理编纂过的儒家经典藏到自己房子家的夹坯墙中,然而后逃往河南,而后在嵩山隐居了下来,后来他参加了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最后战死沙场。在接下来的2000多年里,孔氏家族世代赓续,其后代分布中外,遍及八方,却都秉承着诗礼传家的家风,可以说是辈辈出圣贤,代代有精英,比如孔融、孔尚任等等。

 

问:孔氏家族家风,经过几十代人的精心呵护和培育,如今已经凝聚成根植于齐鲁大地最优秀的家风,堪称中华民族优秀家风的代表。您能简单谈谈对它的认识以及它的内涵吗?

 

我认为,诗礼传家是孔子为我们孔氏后人标出的人生坐标,它是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中的两个重要元素。简单地说,就是既要有文化,又要守规矩。

 

关于学《诗》,我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是学习文化知识,二是通过学习修身养性。一个人,如果能够比较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进而实现修身养性的目标,具备了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比较健全的人格,可想而知,当他走向社会之后,在他身上辐射出来的那可能就是正能量,这对于社会将是有益的。

 

再说“礼”。什么是“礼”呢?从人的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来说,就是内在守规矩,外在讲礼仪。守规矩是对人的内在要求,讲礼仪是对人的外在要求。

 

首先是守规矩。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从小就要学会自我约束,不能以性所为,我行我素。这个规矩,从家庭到国家都是一脉相承的,在家庭里叫“家规”;在单位里叫“规章制度”;到了社会上叫“秩序”;在政党里叫“纪律”;上升到国家的层面,就叫“法律”。一个人,在家里都不守家规,很难说在社会上能守规矩,能做好人、做好公民、好职员、好党员、好干部。广阔的社会,是大家共同生存的空间,不是哪一个人的,你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必须遵守规矩,各行其道。一个人本事再大,也要在一定的框架内有序参与。只有这样,国家才会安定,社会才会和谐。一般公民既然如此,对于党员干部来说,那就更要心存敬畏,不能轻易触碰纪律和规矩的红线。

 

其次是讲礼仪。这里说的是修养问题。一个人如果本质很好,却没有修养,那么他对人的感觉就不是很好。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个人如果能够懂礼节,讲礼仪,待人接物时就能做到张弛有致,拿捏有度,让人感觉心里舒服。

 

问:孔氏家族的后人们是如何传承孔氏家风的?

 

我们孔氏家族目前在世的就有200多万人,光曲阜就有15万人。具体说来,我们孔家分成20派,60户,也就是60支。我本人是第六户,我们这一支的特点,一是勤奋务农,二是刻苦读书。我的高祖孔宪珍就成为清朝中期皇帝御批的七品执事官,他曾经在孔庙专司祭孔。我们家里当时有土地200亩,房产上百间。我的高祖有4个儿子,8个孙子。他们都成家立业以后,仍然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那么管理这样一个几十口人的大家庭,必须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所遵循,既要有硬性规定的严格要求,又要有家庭文化的软性影响。因此,我的高祖就按家规和家风的要求,拟定了一套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自我检点,不扯滥务;

居身简朴,辛勤劳杵;一丝一缕,恒念力物;

粗茶淡饭,慎近酒酤;恪守信义,邻里互助;

忠厚传家,苦读诗书;振振绳绳,繁我孔族。

 

100多年来,我们祖上的家训对于我们来说,发挥着它的约束作用和教化作用,我们大家都能做到诚实守信,中规中矩,从来没有一个人因为做出恶迹而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目前,我们这一支五服以内的已经达到150多人,虽然都已经分居各地,建立了各自的小家庭,但仍秉持着家训教诲,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问:一种优秀的家风,不仅需要传承,更重要的还需要践行,只有后人严格践行,家风才具有实际意义。作为孔氏家族的后人,您能谈谈这一方面的体会和认识吗?

 

再好的家风、家规、家训,如果不付诸实践,把它落实到人的行为规范上,那就是一纸空文。很多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祖上也不一定没有家风、家规,只是他们没有很好的践行,没有守住起码的底线,结果走到了纯洁人生的反面。而咱们山东另一个文化世家刘墉家族,他的家族成员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按祖上的规制行事,结果从县令到宰相,家里出了200多个官员,没有一个腐败分子。

 

家风在塑造人的过程中,起到的是奠基的作用。这个作用是人生一切行为规范的前提。人一来到世间,刚站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就开始为你构筑人生旅途的底线,它以先入为主的优势,为你打造的是一面抵御邪恶的盾牌,从而为你这艘即将启程的航船把关定向,进而使你在这个云谲波诡的世界里所向披靡。您说,家风的践行重要不重要?

 

问:家风是潜移默化发挥作用的,它的作用有着无穷的潜力。那么,要践行好、传承好优秀的家风家训和家规,需要把握好哪些关键的环节呢?

 

我认为,应该主要把握好三个环节:家庭教育是家风的关键,文化传承是家风的核心,浩然正气是家风的灵魂。

 

第一,家庭教育是家风的关键。家教是塑造人的良好开端。家风、家规、家训,实际上是一回事。家风属于宏观层面,家规、家训是家风的具体化。家风、家规、家训,都必须通过家教的方式把它落到实处。

 

家庭教育就是让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其实,家庭就是孩子最好的学校,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者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人生观的奠基和定型,等到学校教育再开始,那一切都晚了。因为0到6岁是人生定格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人的是非观念已经形成。那么,家庭教育的作用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主要有四点。

 

一是楷模示范。父母和长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上打上深深的烙印。因此,你一定不要做错事、做坏事。社会上有不少这样的家庭,父母在私生活中不检点,那么他的子女在私生活中出轨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过去农村给孩子定亲,要先打听双方父母怎么样,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

 

二是语言示导。我们这个家庭,我的父亲去世早,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弟姊妹6人拉扯大。在十分艰难的困境下,母亲经常教育我们“要有冻死迎风站的骨气,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这种教育,让我们形成了不怕困难、愈挫愈奋的坚强品格,对于我们来说,成就我们的事业有着直接的关系。母亲弥留之际还要我记住一句老话:“老实忠厚修子孙,尖酸刻薄损后人”,母亲嘱咐我一辈子都不能做坏事。

 

三是心理暗示。一位名人说过,看一个家庭的基业是否发达,就去看看他家的孩子,一看几点起床,二看掀不掀书本。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心理暗示作用不可小视。比如说,想让孩子有阅读习惯,大人要有书房,要常读书,同时也给孩子建一个书架或一个书角,这样,你不用刻意去要求,孩子自然会形成读书的良好习惯。上辈人不酗酒、不赌博、不抽烟,下一代人无形当中就会接受这些良好习惯。

 

四是惩戒错误。对于孩子,要从小给他堵住走向邪恶的通道。孩子做错了事,一定不要迁就,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民间说“树大自直”,对孩子那绝对是没有好处的。如果对孩子一味放纵,长大了以后,他就会从有坏毛病到走向人生的反面。

 

第二点,就是文化传承是家风的核心。古人说,知书达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只有随着文化品位的提升,才能够懂得守规矩、讲礼仪,才知道如何去做人。在古代,由一般家庭到文化世家,大多经过三个阶段:农——士——仕。即,在艰苦的劳动中积累财富,同时刻苦读书,完成从“农”向“士”的转变,也就是从农民转变为知识分子;而后通过科举走向仕途,完成从知识阶层向贵族阶层的转变;为官之后,再勤奋工作,积累财富,让子女读书,从而形成文化世家的良性循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三代到四代人的努力,就不会真正造就出一代真正的文化人。重视文化传承,比重视财富积累更重要。这一点,我本人就有切身体会。1957年,我父亲去世时,我还不到5岁,母亲领着我们,日子过得很艰苦。那时候,一般条件较好的家庭也很少让孩子去读书。当时,我们家在生产队里连工分都挣不上,母亲仍然把我们姊妹几个都送到学校里上学。我母亲是小脚,干不了重活,那个时候生产队里就照顾她干点轻活。可是后来,我上了高中,生产队长就生气了,他气愤地说:“他家连工分都挣不上,还让孩子上学!”这个时候就不照顾母亲干轻活了。可是,我们全家都没灰心,起早贪黑,割草拾柴,添补工分,直到我上完大学。我成年后,为报答父母的恩情,在孔林里给父母立了一通石碑,碑文中有这么一段话:“母亲以羸弱之躯蹚出一线之路,让我姊妹六人有路可走。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力求让子女求知识,使其上小学、读中学、上大学,充分展示出一位普通女性的博大胸怀及远见卓识。”

 

第三,浩然正气是家风的灵魂。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对于良好家风的传承尤为重要。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不少人来去匆匆,忙忙碌碌,为啥?谋钱、谋官、谋刺激,不少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方向。我在机关工作30多年,在这方面有着深刻地体会。想当一个好干部就要抵挡住一个又一个的诱惑,想当一个坏干部就在一念之间。那么想当一个好干部难在哪里?难就难在用道德底线去把好每一个可能让你失足的关口。在践行家风的过程中,一定要砥砺自己的健全人格,涵养浩然正气,只有这样,人生才可能具备“四气”,一是正气,二是志气,三是才气,四是霸气。正气感染人,志气鼓舞人,才气指导人,霸气威胁人。有了正气、志气和才气,才能够有霸气,有了霸气才能做到邪不侵正。

 

问:2000多年来,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孔氏家风也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请孔部长谈谈这方面的内容好吗?

 

孔氏家风对社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孔家号称“天下第一家”,这倒不是因为我们孔氏族人最多,而是因为孔家受到历代王朝推崇,谱系最完整,管理最到位,传承最有序。孔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世家,并且始终让文化在家族传承中作为主流。而且,我们孔氏族人大多都秉承了孔子遗风,力求做仁人志士,始终把“德”作为行为规范的标杆。我们那个村庄一共有5个姓氏,我们孔姓人口占80%以上。一遇到大事,人家其他姓氏的就会说:“看看孔家是怎么做的。”所以,我们孔家必须做好。我们曲阜一共60多万人口,姓孔的占到五分之一以上。由于孔姓族人率先弘扬孔子遗风,曲阜人则形成了诚信儒雅的特质。再说孔繁森,他是孔子74代后裔,他已经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从我们山东的情况来看,孔氏家风是从一个家庭辐射到一个村庄,从一个村庄辐射到一个地区,孔氏家风引领了齐鲁家风,齐鲁家风又影响到全国,以至超出了国界。可见,孔氏家风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礼乐传家久,诗书继世长。2500多年来,孔氏家风家训中积淀了许多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是一笔极具特色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刚才与孔部长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以孔氏家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家族家风家训的文化魅力。家风家训家规的力量在于明是非,知廉耻,懂礼让,守本分,致良知。孔氏家训家规启迪着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家风和党风、政风的关系,也为孔氏家族乃至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不断前行的动力。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