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翼明】“国学热”是一场文化道德自救运动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16-09-19 12:17:03
标签:

“国学热”是一场文化道德自救运动

受访者:唐翼明

采访者:柳理

来源:凤凰国学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八月十六日辛丑

         耶稣2016年9月16日

 

 

 

凤凰国学编者按:2016年9月10日,第二届全国书院高峰论坛在武汉东湖的经心书院开幕。75岁的著名学者、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唐翼明策杖而来,应邀担任论坛主持。利用短暂的会议间隙,唐翼明教授接受了凤凰国学的专访,围绕“国学热”与“书院热”、当代书院教育等话题,传达出一份在这场传统文化回归热潮中的冷静思考。早在三年前,武汉大学的素质教育讲堂上,唐翼明教授就曾以“百年文化反思与国学热”为主题发表过精彩演讲——“五四运动以后,该走的路其实是应该纠偏,而我们事实上是继续向左,最后把中国文化的命脉斩断了。”之所以如今会在民间兴起“国学热”、“书院热”,唐翼明认为,是因为大家发现传统文化并不像原来说得那么糟糕,其实也有很多宝,“国学热实际上就是中国人自发的一种文化自救和道德自救。”

 

 


唐翼明接受凤凰国学专访

 

凤凰国学:唐老师您好,今天您在主持会议时涉及到一些问题,一个是关于“国学热”和“书院热”,最近几年来,特别是这种以书院为载体井喷式出现的“国学热”,这里面给人一种很振奋的感觉,就是传统文化的回归,但是也有很多关于国学热的冷思考,就是到底是“真热”还是“虚热”?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现在到底是不是(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机会到来了呢?

 

唐翼明:我对“国学热”有一个判断,几年前我就提出来了,中国国学热的兴起实际上是中国人自发的文化自救和道德自救。一百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学西方,左、中、右都一样,没有例外。从现代化的角度看,这是必要的,但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得太厉害,否定得太多,这个结果是把我们整个民族的元气和本根给伤了,这就造成今天普遍出现的文化断层、道德滑坡。有识之士都看到了这个问题。但最先是起自民间,大家觉得不能继续这样下去,要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行。所以我认为国学热实际上这是国人自发的文化自救和道德自救运动。

 

现在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上层也懂得了这一点,这样就更好,上上下下都懂得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觉得这跟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是相通的。中国梦就是复兴中国之梦,你要复兴中国却不复兴中国文化,怎么可能呢?只有在复兴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复兴中国,才能圆这个梦。

 

所以我觉得这个“热”第一是件好事,第二不会是虚热,因为上上下下都有这种认识。如果是一头热,就可能会成为虚热。还有就是如果国学热不是那么必要,也会虚热,但今天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确有这个必要。我说是一种自发的自救,就是大家已经看到再这样下去不行,不把传统文化发扬起来,我们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复兴。那么,这个“热”就不可能“虚”,就会“实”,会继续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书院热”,我觉得也是非常好的事情。国学传承的载体当然不只是书院,还有其他载体,但书院肯定是很重要的一个。我觉得中国书院至少可以发挥几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传承中国的文脉,文化的血脉,因为书院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第二,集中、发挥民间的力量,来推动文化复兴。因为书院主要是民间力量在搞,不是政府在搞,也不属于教育部。其实前几十年,我们这个国家在很多事情上都忽视民间力量,或者说根本没有民间力量,我们基本上是把民间组织、民间力量都消灭了。这其实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只能说是一个革命的社会。在执政稳定之后,一定要把民间力量调动起来,书院就是调动民间力量来复兴文化的事业,我觉得这就是“书院热”的第二个好处。还有第三个好处,就是它可以推行一种全民教育,从小孩一直到成年人、老年人,而且工农商学,全民都可以参加书院学习,这就有比体制性的小学、中学、大学有更广泛的面向。

 

凤凰国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全民终身教育。

 

唐翼明:对。这个是我们现行教育体制所不能负担的,但书院可以把这个担负起来。还有第四个好处,就是书院教育可以矫正和补充正规教育的一些缺失。我们的正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缺失,应该承认。比方说,我们目前的教育从学校制度、考试办法到教学方法,甚至写论文的格式,全部从西方来,所以我们的教育制度实际上是完全被西方“格式化”了。所以现在做国学,就有人问:国学放到哪里啊,是文呢还是哲还是史?实际上就是用西方的那一套格式来量度中国的文化,那当然格格不入了,脚和鞋不一样嘛。

 

再比如另一个缺失,现在学校里普遍缺乏伦理、人格教育,我们有思政课,可是思政课并不能代替伦理课,伦理道德这一环我们很弱。我们看现在的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应试教育,都是考试,考个好成绩、考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这一辈子就这个样子,没有人格教育、伦理教育,所以就造成了我们现在整个国民素质很差,这就是现行教育体制的另外一个缺失,而这个缺失书院也可以弥补、可以矫正。

 

  


唐翼明在第二届全国书院高峰论坛《东湖宣言》上署名。

 

传统文化可补现行教育之缺但不能完全替代

 

凤凰国学:您觉得传统文化对我们社会建构的价值大吗?尤其是对于伴随着网络一起成长的年轻人、网络新生代来说,他们会看重这个东西吗?

 

唐翼明:我觉得目前的国学虽然有上上下下的热,但应该肯定问题不少,不是说虚热,而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比如有人借这个“热”发财,还有些人把国学拿来歪说、俗说,这个不稀奇,因为现在只是开始,是恢复传统文化的始初阶段,必然有这种情形,不必过早地着急。

 

但是我觉得这里面的确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就是现在有的人走得太偏,偏到以为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替代现行的教育体制,这个是不对的。这里有几方面:第一是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基本上是从西方学过来的,我们要承认西方在现代化上是先行一步的。如果你现在恢复传统就想把现行的这一套推翻,那实际上等于推翻我们“五四”以来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总体思想,这是不对的。

 

第二个是现行教育体制已经经过了一百来年的生长,基础已经非常稳了,你现在把它推倒是不可能的。所以传统教育也好,书院也好,它只能作为现行教育的一个补充,同时在某些方面是一个矫正,像我刚才讲现行体制教育忽视了人伦教育,忽视了道德教育、人格培育,这个是书院可以矫正的。现行教育体制本身需要改进,很多方面需要改善,但并不等于用传统教育或者书院来替代就好。实际上中国传统的书院教育也不是替代官方教育的,官方从太学到省学、县学是有一套系统的,书院并不替代这个,只是补充、矫正。所以不能够过高估计书院的作用,而以为可以代替正规教育体制,这个从前就不是这样,现在更办不到。

 

现在还有些人主张小孩几岁就开始读经,对现代教育完全不接受,这个不行,他会脱离这个时代、这个世界,脱离我们这个社会的现实。等到他十几岁经读得很好了,甚至把《十三经》通读一遍了,可是他发现和社会接不上气了,那怎么办?而且他对西方的东西了解太少,对目前的社会现实了解太少。所以我不赞成用书院或读经来替代正规教育,正规教育有很多毛病要改良,但是却不能用书院来替代,尤其不赞成一个小孩不接受正规教育,就关起门读经,这个将来会把小孩给害了。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