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
学习中华文化,培养君子人格——《国学圣典》序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五月廿三日乙酉
耶稣2015年7月8日
青少年人格的建设和培养,密切关系着个人前途,亦关系着家庭和国家的命运。而优好人格不是从天而降或一蹴而就的,需要具备正确的文化道德知识,树立正知正见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格的根基是道德,道德的要点在三观。三观不对或不正,人格就难以建立和健美。
有这样一个妙喻:往瓶子里装东西时,如果先装石头,装满了还可以再往里面装沙子;如果先装满沙子,就不能再往里面装石头了。人生也一样,装东西要讲先后顺序,要先装大的东西,比如人格、价值观、观念、理想、方向等,然后再装细的东西如习惯、技能、步骤、方法等,不能反过来。
论这些“大的东西”,儒家最好,在“装大的东西”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儒者人之需,仁者人之本,仁性良知是人格的核心。孔子说三十而立,就是指基本人格和良知信仰的建立。要达到“而立”标准进而不断上达,不惑、知天命、耳顺、不逾矩等道德境界,就必须“有志于学”,好好学习儒学。
儒学是仁学,良知学,君子之学,中华特色的人格主义哲学,对道德良知和生命本质的认识特别深刻,三观特别中正,对科学实践、政治实践、道德实践和人格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可称为人格建设的指南针。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学儒,有什么必要,学儒有什么好处。我的回答是:学儒的好处多乎哉太多了,例如,可以让人做一个文明、智慧、勇敢、有礼、有信仰、快乐、吉祥、长寿的人,可以让人成就自己,成为德才兼备、智勇双全、文质彬彬的君子,拥有各种君子品德、风范和特征。
君子是一个重要的儒学概念。《论语》中这个概念出现了一百多次,对君子的风范和特征有过深入阐释和描述。不少圣贤大儒都谈到君子的三种特征。君子有哪三种特征或者说品格和风范呢?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因人而异。
我在《儒学的价值和作用》一文中依据经典总结君子的各种特征,包括君子三德、君子三畏、君子三戒、君子三恕、君子三思、君子三乐、君子三忧、君子三省、君子三变、君子三贵、君子三立等等。
“君子吃亏论”流行已久,其实完全错误。君子纵然吃亏,也是小亏。盖君子忠信笃敬,有理有礼,人不忍欺,没必要欺;其次不惑不惧,人不敢欺,不容易欺也。一些家长也担忧,学儒学会不会让孩子变得软弱,容易吃亏,被人欺负。这个担忧完全没有必要,而且恰恰相反,学儒学,可以让孩子在未来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平安顺畅。盖儒学是人格主义学说,可以很好地促进道德人格的成长和成熟。
一个人讲理知礼,德才兼备,智勇双全,于难行之路容易通行,于难办之事容易办好,可以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扼杀于摇篮之中”。有了一定的道德修养,可以更好地处理家庭社会问题,不至于父子相斗、兄弟相残、朋友相害和街头相杀,不至于为了利益以命相搏。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真理天理,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共通的法则。
有德为优,德高者胜,德低为劣,缺德者败,优胜劣汰。《尚书汤诰》说:“天道福善祸淫”;《伊训》说:“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太甲下》说:“唯天无亲,克敬唯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孟子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我说过,良知是最好的护身符,因为良知是道德和智慧的高度统一,有利于维护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和提高人生保险系数。圣贤是君子之大者,是人世间良知最光明的人,也是最吉利的人。孔子畏于匡时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受迫于桓魋时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有人说想让孩子学点武术防身。我告诉他,防身术有很多种,有高级低级之别,在现代社会,武术是最低级的,基本靠不住。儒功才是顶级功夫,达可兼济天下穷可独善其身,进可保民卫国退可保身养身,不防而防。
东海还曾提出一个观点:君子与抑郁症绝缘。君子虽入世,精神能超越,超越环境超越贫富贵贱利钝成败,成固欣然,败亦从容,心安理得;富固可喜,贫亦无妨,安贫乐道,无可无不可,无入而不自得。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患上抑郁症呢。
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君子,非儒学不可。
遗憾的是,五四以来,国人对儒学曲解重重,误会深深,泛滥起一股反孔反儒的现代蒙昧主义思潮,导致思想文化道德的普遍颠倒。习近平先生多次尊儒讲话为终结这股思潮、复兴儒家文化提供了历史性契机。然而,由于它持续了百年之久,影响广泛深远,惯性依然巨大,很多国人对儒学依然充满误解。
我曾说过,身体成长需要物质营养,心灵成长需要文化培养。不少国人身体长大了,但心灵、精神、人格没有长大成人,甚至有些人是逆成长、负成长的,年龄越大,心灵越贫乏,精神越弱小,人格越败坏。但这不是民族性问题,而是文化社会生态问题,因为很多人没有机会接受优秀文化的教育和正确知见的洗礼,无缘闻道。
有人说,在中国,孩子才讲对错,成年人只讲利弊。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并颇为广泛。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只讲利弊,不讲对错,难免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这种人就是越长越小,典型的小人,是物化的表现。《乐记》说:“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在树立君子人格之前,人是很容易“物至而人化物”的。五四至今流行的一种亚西方哲学,特别容易导致人的物化,物化则丧心,丧失道德自律的能力,沦为物质主义、利益主义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
抗拒物化,倡导文化,优化道德环境,重建礼仪之邦,有赖于仁人志士群策群力。深圳黄穗阳博士通过一位故人中介,转来他编著的《国学圣典》一书。本书介绍了国学的内容含义、历史发展、学习国学的意义和各种学习方法,对于儒学的弘扬,对于潜能和智慧的开发,对于人生和社会正能量的提升,都大有裨益。阅之甚喜,遵命序之,以表欣赏和支持。
本书虽名《国学圣典》,重心在儒学。广义而言,国学指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佛道、诸子百家和文学艺术,其中儒学毫无疑问是国学的核心。正如书中所说,国学一主二辅:佛道为辅统,儒学为主统。古来提及国学这个概念,很多时候可以与儒学划等号。
本书在“学习国学的意义和好处”一节中,从道德价值、人生意义、社会关系三个方面阐说学习国学的意义,阐说了学习国学有开发孩子智力潜能、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根基、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好处,这里再补充一点:学习儒学有助于身心健康。
身心不二,心灵精神健美了,身体都会受到良好影响而相对健康。东海曾提出“君子没有抑郁症”的观点,君子不惧不惑不忧,自然与抑郁症绝缘。君子虽入世,精神能超越,超越环境超越贫富贵贱利钝成败,成固欣然,败亦从容,心安理得;富固可喜,贫亦无妨,安贫乐道。无可无不可,无入而不自得。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患上抑郁症和各种精神疾患呢。
本书介绍的潜意识激发源和潜能开发,亦补充一个东海观点:作为生命本质的良知,是显意识和潜意识之母。致良知,有助于显意识的优化和潜意识的开发。古来圣贤大儒,特别有才能有智慧。
东海《儒家大智慧》一书,从知时、知人、知言、知礼、知本、知权、知中、知因、知几、知常、知易、知命等各个方面阐述了儒家之智。孟子说,仁者无敌,君子战必胜;《春秋》说,王者无敌;《管子》说,先王战必胜,守必固;冯梦龙说,圣无死地,贤无败局,根本原因就是他们致良知功夫深,潜力潜能得到了很好的开发。
本书颇多卓见,然亦有些说法我不能认同,例如说张载“发展了气一元论思想”就不对。正宗儒家都持道一元论,都以道为本,没有以气为本的。气包括元气都是属于形而下的,元气只是乾元的作用而非乾元本身。乾元才是宇宙生命之本,神本、人本、物本、气本诸论都是误认了本。
重视和强调气的概念未必是气本论。张载在《正蒙》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意谓太虚是气之体,气是太虚之用,是从属于太虚的下位法。读完其整段话就更容易明白了:“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至静无感,性之渊源,有识有知,物交之客感尔。”(《太和篇》)以之为“气本论”,是误读。
又如称陆九渊为“主观唯心主义者”亦不确。本心本性、“性与天道”是形而上的,非主观非客观,超越主客观。朱陆之异是在“道问学”与“尊德性”方面侧重点不同,但对“性与天道”具有形而上的超越性的认知则无异。
类似我不认同或不能完全认同的思想观点,书中还有一些,兹不详论。瑕不掩瑜,本书不失为一本学习国学的指南性著作,还有黄博士根据“运用现代科技加速国学教育发展”的思路开发出来的新一代智能国学机,都值得向广大儒生、学生和国学爱好者推荐。
注:本序定稿时略有改动,著者并将书名《国学教育》改为《国学圣典》。
2015-07-04民间儒者余东海于南宁
责任编辑:梁金瑞
【上一篇】 【周圣龙】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